第644章 再次招募新兵(1/2)
为了更好地发挥炮兵资源的作用,陈振华也相应地分离出一个类似的炮连,转移到了黄黄彦虎和程明志所率领的新郑独立团中。
在这一过程中,每一位战士都深知责任重大。他们明白,这些武器装备不仅是战斗的工具,更是胜利的希望,而炮连的转移和调配,是为了更有效地打击敌人,开展敌后工作。
不单是这样,陈振华还再次派遣了部分侦察团的官兵,亲自前往新郑独立团。这些侦察兵们个个身怀绝技,他们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和出色的应变能力。
他们深入敌后,小心翼翼地避开敌人的眼线,收集着各种宝贵的情报。无论是敌人的兵力部署、武器装备,还是地形地貌、民情风俗,每一个细节都被他们仔细地记录下来。
为了获取准确的情报,他们常常要在恶劣的环境中潜伏数日,忍受着饥饿、寒冷和孤独。但他们从未有过丝毫的退缩和抱怨,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祖国的安宁。
毕竟此时的独立 863 旅以及 386 旅的粮食以及肉食来源,包括各种牲畜饲养的来源,主要是来自于豫省,还有再往南的鄂省和川省。
这样的物资供应线路漫长且充满了不确定性,需要精心的规划和严密的保障。每一次物资的运输,都是一场与时间和敌人的赛跑。
将士们要穿越崇山峻岭,避开敌人的封锁和袭击。但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努力和付出,部队才能在艰苦的战斗环境中保持足够的战斗力,为最终的胜利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晋东南那片广袤的土地上,陈振华怀揣着宏大的理想与抱负,致力于打造一个坚不可摧的永久性根据地。
他的目光深邃且坚定,深知这不仅是战略布局的关键一环,更是未来取得胜利的重要基石。
他的目标远不止于单纯的练兵,更在于全方位地构建一个自给自足、蓬勃发展的根据地。
在这片土地上,种植与养殖产业的兴盛被视为重中之重,兵工厂的建设是提升战斗力的关键,而不断拉起新的队伍则是壮大力量的源泉。
所有的这些努力方向,都紧密围绕着根据地的建设与发展,将其视为核心和根本,因为只有根据地强大稳固了,才能为未来的建设与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为了达成这一宏伟目标,陈振华精心策划,给侦察团的官兵们布置了丰富多样且极具挑战性的任务。
这些任务涵盖了多个关键领域,不仅包括对敌人,尤其是小鬼子和国军的严密情报侦察,还延伸到了关乎民生与资源的细微之处。
他们需要时刻关注粮食的价格波动,精确了解各种肉类的市场行情,以及牲畜的价值变化,特别是那些刚刚诞生的小猪崽、活泼的小羊崽、健壮的小牛仔,甚至连平常人家饲养的鸡鸭鹅等家禽的情况都要了如指掌。
一开始,对于这些看似繁琐复杂的任务,侦察团的官兵们多少有些生疏和不适应。毕竟,他们以往更多地专注于军事战略和战场态势的侦察。
然而,他们深知这些任务对于根据地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迅速调整自己,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经验。
渐渐地,他们的工作变得越来越熟练,信息收集越来越准确及时。正是因为他们的辛勤付出和不懈努力,独立旅的养殖和种植事业得以迅速崛起,呈现出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
时间的指针悄然滑进了四月,春意盎然,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在陈振华强有力的督促下,加之地方人员齐心协力、不辞辛劳的付出,根据地内的每一寸土地都被充分利用起来。
新兵团也以饱满的热情积极投身到这场伟大的建设运动中,他们主动开展艰苦的开荒行动,以此来锻炼自己的体能,同时为根据地的拓展贡献力量。
对于每一位初入队伍的新兵而言,他们都肩负着一项艰巨而又光荣的使命 —— 每人必须开荒十亩地以上。
要知道,晋东南的土地并非一马平川,多是崎岖的山地和荒芜的原野。开荒的过程中,他们要面对坚硬的土地、丛生的荆棘和恶劣的自然条件。但将士们毫无畏惧,他们的心中燃烧着为人民、为革命的熊熊烈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