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太空码头”的新功能(三更求票)(2/2)
这时在天和核心舱机械臂操作台,连舱内航天服都不用穿,只穿工作服的航天员会操纵外部的机械臂接力工作,抓取载荷放到预定点位。
这一系列的操作航天员在舱内就能完成,不用穿着笨重的舱外航天服出舱工作。
不过梦天实验舱的1.2米直径方形货舱门有点……憋屈,因为天宫空间站的大部分对接口都是通用对接口,也就是直径0.8米的圆形舱门。
也就问天实验舱上专门的人员出舱气闸口是直径1米的圆形舱门,相对于节点舱上的0.8米直径圆形舱门更容易出舱一些。
路云的“太空码头”将会有所改变。
它将采用一个梦天实验舱的前期工程试验舱体作为主舱,但不要圆锥形的资源舱和上边巨大的太阳能电池阵列。
另外它的“码头”是一个类似天和核心舱的节点舱,但要更大!
(网图,从上到下依次是太空码头、梦天实验舱、天和核心舱)
“太空码头”的主体直径跟梦天实验舱一样是4.2米,但长度不如梦天实验舱的接近18米,“太空码头”的长度只有15米。
它的节点舱比天和核心舱的节点舱大两圈,带上对接结构的直径也能达到4.2米。
它的最大特点是有四个直径1.2米的方形舱门,分别是节点舱前方正舱门、节点舱和舱体连接的舱门、类似梦天实验舱货物舱的舱壁舱门,还有绿区货物舱和白区工作舱的舱门。
剩下的,比如大节点舱的四个方向对接口和尾部对接口,就是常规的0.8米直径圆形对接口。
其中尾部对接口是对接天和核心舱尾部对接口的。
节点舱的四个圆形口是适应“神州”载人飞船、“天舟”货运飞船和新一代载人飞船的对接口。
节点舱正前方的1.2米直径方形对接口是对接“木鸢号”太空穿梭机的。
之所以这么搞,是为了从“木鸢号”搬运更大型的设备进入“太空码头”,也可以在“太空码头”白区工作舱组装直径1.1米的大型设备,然后通过内部1.2米的舱口运到外部进行释放。
比如运进去一些零件,然后组装出一颗直径1.1米的方形卫星在轨释放。
别看梦天实验舱也有这个功能,并且也有一个直径1.2米的舱壁舱门,但因为其他舱门直径的限制,所以只能释放直径零点几米的小立方星。
路云看着正在组装中的“太空码头”怎么看怎么喜欢,尤其是那贯通式的1.2米直径方形舱门。
虽然它的大型节点舱还没运过来,目前正在张家港智能基地里建造,但路云已经能想象它装上去的整体模样了。
杨总师也挺感慨:“天宫空间站设计的时间太早了,十年前就开始设计,当时咱们的技术还不太行。”
“虽然跟国际空间站比有后发优势,但优势有限,所以就沿用了0.8米直径的圆形对接口。”
“现在看了你的‘木鸢号’和‘太空码头’,你这个后发优势才叫巨大,天宫空间站的对接口反而有些拖后腿了。”
路云说道:“这也是没办法的,技术的发展总需要时间,就像国际空间站上那几个最早发射的舱段,它们已经严重拖累了国际空间站。”
“如果空间站要出什么问题,肯定是它们先出问题。”
杨总师闻言看向路云。
“你的意思是,国际空间站快撑不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