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四合院里的大国宗师 > 第1080章 真的疯了!

第1080章 真的疯了!(2/2)

目录

土豆很重,但是农民同志的腰杆却没被压弯,而是挺得直直的,脸上深邃的沟壑里洋溢着最真心的笑容。

“92斤3两……下一筐……”

过磅的同志声音中气十足,带着浓烈的笑意。

草海县的领导看着从自己面前抬过去的一筐筐洋芋,想要伸手抓一个来看看,又仿佛怕弄坏了种子,又把手收了回来,不知道往哪里放,显得有些局促。

人多力量大,更别说是带着喜悦的众人,人们仿佛有使不完的力气,小心翼翼而又动作迅速的完成着采收和记录工作。

他们都在等一个数字。

实际上时间过去得并不久,但是所有的同志们都有度日如年的感觉。

终于,最后一筐土豆过了磅,三位分别负责记录的同志凑到一起,对了一下数据。

数据无误之后,他们拿着数据走到了省农科所的同志那边。

实验田所在的村里的老会计,拿着一个算盘开始“噼里啪啦”的扒拉起来,清脆的算盘珠碰撞声,一声一声的敲打在同志们的心上,所有人的心跳仿佛都在随着这个声音一起跳动。

草海县的领导也在等待的人群里,此时他和其他同志一样,是一位急盼着能解决粮食问题的群众。

他没有走过去干扰同志们的工作,这个宣布亩产的荣耀,应该是省农科的同志们的。

老会计停下了拨动算盘的手,“咦”了一声,揉了揉眼睛。

同志们不知道他发现了什么,然后就看见他迅速的又开始打起了算盘。

这不是个人的小算盘,而是整个县,乃至与整个黔山都有关的大算盘。

“怎么了”老张低声问会计。

老会计没有停下拨动算盘的手,头也不抬的低声道:“我可能算错了,我再算一遍,这个数目不对头。”

作为十多年的老会计,他甚至都不敢相信陪伴了自己这么久的老伙计,这算盘一定是拨错了!

又是一阵噼里啪啦响过,老会计抬起头看向老张和老李。

“没算错……真有这么高……”他的声音由低到高,到最后甚至大喊起来。

“真有这么高,哈哈哈!真有这么高!”

他带着一点点嘶哑的笑声,在险峻的山谷里回荡,久久不息。

草海的领导此时急死了,到底多少你倒是说啊!

老李和老张看着老会计写下的数字,带着震惊对视一眼:“老张,你来宣布吧,就当是可怜你被野猪拱了半天。”

“真的让我说”

“肯定啊,快点快点,同志们都等不及了!”

周围的同志们看着他们俩,恨不得冲上去把他们手里的纸抢下来。

“亩产3512斤!”老张的声音甚至带了一点歇斯底里。

他的话犹如平地惊雷,周围所有人都炸了!

“好多”

“三千五怕是老会计算错咯噢!”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哪点可能支么多”

“老会计算了两次,不可能错!你就是见不得我们好是不是老子zhua死你。”

“……”

纷纷攘攘中,草海县领导也顾不得了,几下子冲进人群,挤到了老张身边。

“张同志,真是3500斤”语带颤抖。

“是的,老会计算了两次!”老张带着激动,把那张纸递给他。

“哈哈哈……同志们,乡亲们,真的是3512斤!”草海县领导的笑声里,甚至带上了一点点哭腔。

周围的同志们都快疯了。

他们激动的冲上去,将那一筐筐的土豆像是宝贝一般的围起来。

同志们激动成这样,就一个原因,这个亩产高到离谱!

1961年,全国种植马铃薯的平均产量是9.9吨/公顷,到1984年,上涨到了11.1/公顷。

这里面有农药化肥的原因,然而更多是种子和技术原因。

这个9.9吨/公顷,换算成亩产,是660公斤/亩,按照此时常用的市斤来算,是1320斤/亩。

而黔山草海的土地并不算肥沃,种子也并不算好,哪怕有了肥料的改善,实际上也没达到这个1320斤的平均亩产。

而这个3512斤的亩产,意味着是他们平时种植的土豆的3倍!

实际上这不是这种品种的极限,这种品种的种子登记亩产,是4000斤以上!不过此时的条件所限,终究还是没能达到那个产量。

但是草海的同志已经高兴得疯了!是真的疯了!

三倍的洋芋,这意味着他们的口粮有了急剧的上升,吃饱肚子不是梦。

不只是草海,省农科所的同志很清楚,这东西能推广的范围,远远不只是草海这么简单。

哪怕到了其他地方水土不服,这个夸张到了极致的亩产也极具推广潜力。

更别说这东西还能用于育种!

黔阳市状元桥旁,黔山省领导的电话“叮铃铃”的剧响起来。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