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0章 恢复律例(二)(1/2)
第630章 恢复律例(二)
“不论商贾本身好坏,只说人性。”
王大人道:“处罚轻了他们不在乎,逃漏十次你抓到一次,罚他两倍的银两,可他还有七次逃漏,折算后,他依旧赚钱。”
“下一次,他们只会变本加厉。”王大人道:“至于市场买卖价格,从古至今百姓所需物资都由朝廷规定价格,这是对百姓的负责,否则,恶性竞争后,苦的还是百姓。”
规定价格,又是另一项修改过的律例,祖师爷当年除了对盐价有硬性规定外,其余的货物,一律不实行统一价格。
“王大人,”杜九言回道:“这件事就要跳出来看,不能只钻在税中,如果只看税的多少,当然律应该改,不但要罚,还要千倍百倍的罚,我支持。”
王大人蹙眉。
“但征税的目的,还是国之社稷和发展。您重罚之下,商贾们会做什么”杜九言看着他。
“官商勾结,他逃十次,只要贡献出两次的税钱,就能挣五次漏税的钱。这结果必然会出现的,因为如此重罚,他们又想挣钱,只能剑走偏锋,贪官和奸商狼狈为奸,结果是,税不但不会多,反而会少。”
“这一项的结果,您可以去翻一翻户部税务账目,不用多,往前三十年即可。”
“圣上,”苏大人回道:“确实如此。”
“关于律例,并非是我吹捧太祖的能力,而是在当下太祖的这一本律例已是极致。方方面面都考虑过了,多一分太重少一分太轻。”杜九言道:“这本周律,除了少了几条外,堪称完美。”
“添加律例”任延辉道:“未免想的太简单了。”
这不单单只是查修改律例后,还要查看修改前,两厢对比。
柳御史道:“确实如此。如果这种家务事也去衙门告,那衙门的案件就要堆成山,人力物力投入不说,辩讼不清也是主要原因。”
任延辉和鲁阁老没有说反对,其他人当然不会说。
现在去统计缪征有些犹豫,赵煜已道:“遣人去取。”
“修改律案后,这么多年船舶税每年起起伏伏,但总体并没有增加。”苏大人道:“从修改律例至今已有九十一年。”
“嗯。”赵煜颔首看向杜九言,“你认为,这是修改律例后的结果”
大家都看着她,没有人说话。
“圣上,”鲁章之上前,拱手道:“微臣看过修改的这几条律例,确实应该恢复。”
“是。”杜九言看向任延辉,任延辉一怔,戒备地看着她,很怕她再说粗话骂他。这个女子,嘴巴实在太刁了。
“嗯。”赵煜看向众人,“这两条律例一共八个小项恢复,各位爱卿可有异议”
赵煜点了点头,正要说话,王大人道:“圣上,如果就这么恢复,难免又要大动干戈。”
户部的卷宗,肯定比刑部要多很多,所以堆了一地,十几个人在查阅,蹲的累了大家就坐在地上,一点点查看,书记官在旁边记录。
“及时止损啊,王大人。”
“我的意思,不是不罚,而是要轻重有度。”杜九言道:“尤其是对于商贾,他们求的是利,那么给他留利就足够能安抚,但您偏要将他们逼到刀剑相交以命相搏,说句不得当的话,您这是逼良为娼啊!”
毕竟,谁也不是真的闲的喝茶,就算是闲的喝茶,也不会找这种没什么意义的事情做。
赵煜也道:“结果如何”
“恢复不恢复其实无所谓,不如就这样好了。”
缪征一向老好人,两边不靠,既不亲鲁章之也不和任延辉扯不清,但现在王大人给他暗示了,他只能上来。
这些,没有谁会刻意去统计,杜九言不说,他永远都想不起来去看这些。
殿堂上,嗡嗡的有人开始议论。
杜九言和缪征拱手,道:“大人,我不曾看过刑部的卷宗,也没有去府衙翻看查阅。但纵观宝庆府以及邵阳两地,近几十年的案例,就有三十几例。”
“如何”王大人问苏大人。
趁热打铁,以免有人不认账继续反对,费她的口水。
“如果觉得这一条不周全,那就提倡女子可以去找管辖内的保长,也可去本村镇的”老人“处理。”
赵煜对这一条没什么想法,这不如课税一项直接关乎到国库收入,他看向杜九言,淡淡地问道:“你说。”
王大人看向刑部的缪征。
缪征蹙眉,他开始想刑部统计的案件数据,但一时却想不起,这里就没法用有力的数据去回杜九言。
“所以说,二者并无直接的因果。”
按理说,局势稳定百姓富足,税收必定是呈递增的形势,比如从大周开朝后去翻看,每一年都比前一年有所增加。
“弊大于利。”杜九言道:“这是结果。”
因为她说的话太有力度了,这力度不是她的遣词造句,而是每一年的真实数据。
大家就都去看户部苏大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