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 青梅竹马(二)(1/2)
第461章 青梅竹马(二)
徐氏看着杜九言手里的炭笔,不知道她要做什么。
“您说他相貌。”杜九言道。
大家都围坐过来看着她手里的笔。
“方脸,下巴这里很宽。”徐氏回忆着大壮十二岁时的样子,“鼻子挺高的,鼻翼两边很厚,嘴巴也很厚。眼睛不大,眉毛粗粗的很短,就……”她比划着眉毛的长短,“就这么长,比我还要短点。”
“那孩子小时候肩膀有点不平,我瞧着左边肩膀比右边高点。个子……个子我也不晓得。”徐氏道。
杜九言描画着,过了一会儿递给徐氏看,徐氏惊奇不已,盯着看了好半天,指着耳朵,“耳朵好像还能再大点。”
杜九言将耳朵描大了一些。
“差不多就这样了,”徐氏点头,“不过这都过去十年了,他这会儿也有二十二了,模样可能会有点变化。”
杜九言颔首,道:“总有点影子吧。一会儿我拿画像去府衙,问问各位差爷有没有认识的。”
跛子和蔡卓如也起身,三尺堂的四个人也跟着起来,钱道安道:“那、一起”
大家颔首。
杜九言蹙眉,“王爷这是嘲讽我的善良”
“那就都杀了。”桂王冷飕飕地道。
那些人一个劲的道谢磕头。
“穿着一件灰色打补丁的袄,头上戴着毛帽子,他说那是他爹留给他的,他一直留着的,每年都要拿出来晒好几次。”
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
老妇人老态龙钟地看着大家,见有穿官服的忙噗通跪下来,道:“官爷,这大冬天的我们没地方去,您就让我们再住一个冬天吧。”
战时靠着围墙是不给住人的,但是现在天下太平,官府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所以现在靠墙的地方,搭了一一溜排的窝棚,三面稻草贴着墙,好歹能暖和隔风一些。
杜九言点了点头,和所有人道:“说吧,等会儿我给你们送馒头来。”
“就你会说话”桂王瞪着跛子。
桂王白他一眼,“哪朝哪代没穷人穷人会穷除了一部分厄运遭遇外,更多的人是懒!”
缪嘉带着他们到大壮的家,他家在这一排的窝棚里算是最好的。
她话一落,忽然从这里延伸出去,一下子从棚子里出来二三十人,都争先恐后地道:“我也看到了。”
杜九言颔首,“知道了,你们各自回家去,一会儿给你们送馒头来。”
单德全应是,出了衙门右拐,过了半个时辰才回来,回来的时候身边带着个年轻的男子,他介绍道:“缪嘉,他是东城兵马司的人,他说见过。”
杜九言回头看着孩子,穿着补丁的衣服,刚才来和她领过包子,“馒头被人抢了”
“什么我家”桂王道。
“走了,哪天走的也没有说为什么走,要去哪里”
“先生,先生。”忽然身后跑过来一个八九岁的孩子,气喘吁吁地追上他们,“先生。”
“这辈子是死是活,我……”徐氏说着话,眼泪簌簌地落着,“我不管了,我就当没生过她。”
“我,”徐氏犹豫着,垂着头一脸的难过和不忍,好一会儿看着杜九言,道:“先生,我、我不找了,随他们去吧。”
“不着急,”杜九言含笑道:“等找到人了我们再说钱的事。”
“您也看到了,我虽然没什么钱,但是我的朋友们都是很有钱的。”杜九言笑眯眯地道:“不要您的钱,您回家去吧。”
缪嘉要呵斥,杜九言道:“可以。”
“没有!”
一行人浩浩荡荡地出了门,一出去大家不看桂王和杜九言,都盯着徐氏看。
缪驾烦躁不已,桂王还在这里,这些人真是不长眼睛,他正要说话,杜九言问道:“这里住着多少人”
“虽有王爷说的这样的人存在,但这里多数都是年老体弱的人,你送馒头和包子是善事,做的对。”跛子道。
单德全跑出去,过了好一会儿回来,摇着头道:“我们都没有见过。要不然问问五城兵马司”
缪嘉二十出头,给大家一一行了礼,指着画像道:“这个人就住东城门附近,他弟弟前两年去世的时候,他背着弟弟出去埋,我还搭把手了,名字叫大壮。”
单德全拿在手里凝眉想了一会儿,摇了摇头,“没什么印象。你们等我一下,我去问问底下的人。”
“统计过,来来去去每天在这里大概一百五十个人左右。”
“不行啊。”
“他没说和别人一起,他就说自己去。他一个人无牵无挂的,身体又没有病,去哪里都一样!”
徐氏激动地问道:“他有没有说、说和谁一起”
“啰嗦什么,我问你大壮去哪里了。”
杜九言很闲,要是在邵阳这个案子她可能就不接了,毕竟钱道安几个人也很闲,“接了,先找人。”
此刻,窝棚前面蹲着个老妇人,颤抖着在门口搭着的小灶小锅上煮着黑乎乎的不知道什么东西的吃食。
她来找讼师,没想到找了这么多讼师,最重要的,这些人里面还有桂王爷。
“是、是!”徐氏抹着眼泪,也不知道说什么好,心里五味杂陈,“杜先生,多、多少钱,我给您讼费。”
杜九言道:“我们都是热情的人。”
她是好人,她是善良的人,不在乎百八十两的工钱。
老妇人有些记不得,隔壁窝棚里伸出个苍老憔悴的头来,看着他们,声音暗哑地道:“我知道,告诉你们的话能不能给买个馒头吃”
“不要轰闹,闹了就没有了。”杜九言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