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世宗实录(四)(1/2)
第381章 世宗实录(四)
“巡查御史,采风院,皆为上达天听而设,然如此大群体之所求,却置若罔闻,特别平江府乃都城之左近,朕甚是失望。
元虏余孽远遁西域,偏居一隅,国朝武德充沛,难成外患。
可虑者,内患也。
海外辽阔,良田无数,可使劳力者免于饥饿,然机器大规模应用,工者之数迟早超越农民,而国强在工,如何移工于海外
李大之事,岂非警戒乎
张氏依纺工之力而聚敛财富,却不知纺工会捣毁机器,击杀厂卫。
一两个张氏无足轻重,一二百依旧弹指镇压,一二万,数十上百万又当如何
国朝因工而强,若不爱工匠,其必反。
工匠有技术,占据工坊可轻易生产武器,有组织,稍加整训便为强军。
若以为大军可镇压,却不知军兵多农工子弟耶
彼时,你我如过眼云烟,子孙死无葬身之地尔!
着御史台工部户部立工法,核心如下:工时合理,工钱足以养家,工伤照价赔偿,提前说明可离,各地按照经济发展定最低工资、最长工时。
太子兼副宗正,宗正寺增设护工司,督天下工坊执行工法之责,保护工匠合法权益。”
工部尚书邹逸奏曰:“蒸汽机推广未久,价格高昂,养护糜费巨大,若提高工人待遇,恐工厂主因利薄而去,不利于工业发展。”
帝曰:“老子曰: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资本,人道也,但有一成利,趋之若鹜,一倍利,不惧律法,三倍利,身死族灭在所不惜。
机器之利,岂止一成哉
帝者,万民之主,当行天道,朕自当以有余以奉天下。
非为成圣,实乃皇权民授,朕自当为民做主。
犹记当年于瑞安府时,民心背离,豪强恭顺不再,朕诛豪强无数,收钱粮田亩以结九成百姓欢心,因此百姓效死,否则纵有天雷之利,以为冢中枯骨尔。
今天下富庶,朝廷无用度缺乏之困,诏令,田税再减半成,令各皇子巡天下,督换石碑。”
诸臣奉诏而去。
帝留太子,曰:“国朝若亡,勋贵可往海外,赵氏不可往,因此要收拢大多数人心。
朝廷官员多出身优渥,难恤百姓之苦,皇子皇帝亦如此,是以,护工司当主动担责行事,即便无人举告,亦要主动督查。”
太子受教,又问,曰:“若小工坊之学徒又当如何”
帝回曰:“只要做工,便为工匠,自当一体保护。今日之事,整理成文,刊发天下。”
太子领命而去。
次日,国朝时报刊发奏对,诸多采风使、巡查御史请辞,曰:“失职至此,何有面目面圣”
帝曰:“知耻而后勇。”
二十五,帝微服出宫,入酒楼,听邻桌讨论张氏事,一客曰:“张氏缺德却立大功,官家见国朝大患,如何能够安心禅位”
帝怅然若失,点菜八盘聊以自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