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世宗实录(一)(1/2)
第378章 世宗实录(一)
挽国二十一,暮秋九月初八,太子回朝,帝郊迎。
时风灾水灾,波及者二十余万户,房舍倒塌,田地绝收,遇难者四万,太子潸然泪下,群臣皆言太子仁德,有当今风范。
帝降诏,罢赈灾不利官十七,贪赃枉法、囤积居奇、哄抬物价,凡百二十一官民,皆罪。
初十,义王江钲薨,帝哀恸,罢朝三日以悼。
十八,设陕西路,邓牧总管之,陛辞,帝曰:“关中本为天下根基之地,如今依旧控遏西北,不可轻忽。”
十月初一,诏令江东、两浙于县下设乡镇。
初五,发封国法,同日,首相李庭芝上表请辞,帝驳回,次日,首相再辞,帝曰:“国家中兴,皆赖诸臣齐心,而今老臣凋零,朕岂忍首相离去”,不准。
首相三辞,帝垂泪而允许,欲留首相于中枢,对曰:“骨嵬土著不知王化,叛乱迭起,开发缓慢,臣既定封地于彼,当前往治之。”
初十,李相移印于林景熙,新旧交替,林景熙领阁臣履职,帝曰:“首任内阁,职在恢复江山,中原已定,尤有陇右、西域、吐蕃环伺,且蒙古余孽蛰伏于外。
不可轻忽,亦不能急功近利,务以民生为重,或可定策,使人口翻番。”
廿一,幽州路上书,欲拆伪元宫城,帝留之,为行宫。
十一月初二,李文二相此行,帝登船相送,途中有感,作《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李文二相皆高歌唱和,及至江口,二相将分南北而行,帝曰:“朕仓皇南逃,温州得闻扬州尚在,时扬州内无粮草,军民以尸为食,忧虑李相之安康否
文相北来,朕心大悦,闻逃亡途中缺衣短食,备尝艰辛,不免感慨昊天庇佑。
今日将别,忽有感悟。
李相无病,文相无恙,岂昊天之功哉是殆有养致然尔。
然亦安知所养何哉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浩然之气存身,百邪不侵,国朝得浩然之臣,何患焉况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气也,作正气歌一首以致李文二相并诸忠良。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二相闻之,痛哭流涕而去,正气歌传天下,天下人子弟莫不以晚生为憾。
初九,上将军谢先文克哈拉和林,获鞑将土土哈等大小将官三百二十七。
帝曰:“东西之中转,国朝之屏障。”诏令改和林名西屏,并在其东划分各路。
有降将进以鞑酋忽必烈、窝阔台墓位置,帝曰:“鞑虏据中原,未犯皇陵,朕岂不如鞑虏哉”遂作罢。
十一,宁王遣使入朝,送长子朋入都,帝令接入宫中,由太皇太后照料,待遇如诸皇子,诸公侯闻之,皆请求送子入京,帝念海路危险,年十六方可。
十七,黑龙江下游东侧疆土设三路,并设东极州以利往来东洲。
廿二,大长公主清芝尚侍中虞集,诏令:“驸马都尉尤可从仕,迁降如制。”
腊月初三,橡胶垫试制成功,诏令制蒸汽矿机。
十八,大理寺上死刑名单,勾决三百一十二人。
二十五,枢密院上书,定来年军略,欲攻吐蕃、陇右,帝准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