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大明隐相 > 第91章 朱元璋的心里话

第91章 朱元璋的心里话(2/2)

目录

只是继续道:“兵权回归兵部,而不是再分给藩王!”

“藩王只需要家丁仆役便可,怎可执掌亲兵,甚至拥有甲胄利刃”

朱元璋的眼神已经眯起,其中的锋锐之色,再也掩饰不住。

而下一刻。

这些臣子又高呼道:

“臣等请陛下再三慎思,勿要给未来埋下大患啊!”

啪!

终于,朱元璋将手中的茶杯,猛地摔在地面上。清脆的破碎声响,似乎夹杂着其满腔的愤怒。

“你们说够了没有”

“咱还要告诉你们,今日是经筵!是经筵……不是谈论国事的地方!”

“咱说的七国之乱,是咱告诉咱的标儿,要记着兄弟的情谊。不是按你们所想,要整治藩王!”

“此事咱早已经定下,咱也就明白告诉你们……”

下一刻,朱元璋的声音一字一顿,斩钉截铁的语气,似乎在阐释着,他的决定,断然不会有丝毫动摇!

“不会!决然不会!肯定不会!”

“谁以后若再敢在这经筵之外,再提此事,休怪咱不记得往日情面!”

“哼……”

一边说着。

朱元璋直接起身,拂袖而走。

说不会在经筵上因言获罪,那就决然不会,这是一个帝王的胸襟。

但反之,今日诸臣的执拗,也确实让他有些难以忍受。

而皇帝都离开了。

在场的诸臣也是连连叹了口气,六部大员,互看一眼,均是无奈摇头,随后又将目光看向胡惟庸。

等到前者挥了挥手后。

顿时,这经筵也算是彻底结束了。

“走吧!”

与此同时。

苏闲等人的前方,宋濂、李希颜、方孝孺等三人也是很快站起。

他们先是叹了一口气,似乎都为今日的失败而感到遗憾。

旋即看向苏闲。

“以后说话要三思,切不可如今日一样,不知全貌就随口乱言。”

“苏闲,你还需要好好读读经史,如此,才能明辨是非,不是如同今日一样,附和圣上。不仅要有忠骨,还要有秉直不屈的傲骨!”

“这世上,让人观赏的有很多,娇艳有之、大气有之、明艳夺目有之、清雅脱俗也有!但梅,只有一种!”

“否则,上天赐予你天资,你若不好好将其善用,无非也是那昙一现!”

方孝孺苦口婆心的告诫,随后又看向宋濂。

“老师,以后给此子,就多解释一些“四书”吧。”

李希颜点了点头。

一旁的宋濂却是叹道:“这普天之下,如今让圣上连续改变空印、宝钞的,只出现了你一个。”

“非是你能劝动,而是你另辟蹊径,所在的出发点能让局面更好,所以圣上才会选用。”

“可你看看……今日你所言之中,有一些地方足以称得上好字,甚至圣上也赞叹。”

“但最后呢……孩子,勿要再言及藩王!这是陛下最不能触动之所。”

“满朝文武谁也劝不了,更劝不动!”

“唉!”一边说着,他当先朝着前方走去,只有叹息声,徐徐响起。

“也不知以后,我大明会不会因为藩王,而遭一难”

苏闲望着他们离去的背影。

要说他心中的想法

还真没什么想法。

至于自己说的,陛下会不会听进去,苏闲也并不抱什么希望。

毕竟这件事从头到尾,自己本来就是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并没有想要迫切改变的想法。

反正……

撞到南墙,陛下自然会回头的。

……

“苏闲你放心,你今天说的,皇爷爷肯定不会生气的,先生们在吓唬你。”

就在这时,朱雄英悄悄说道。

“对啊,皇爷刚才明明很高兴,就是苏闲你惨了,以后的课业肯定就更多了……”常森也跟着起哄。

一行人笑着说了几句。

然后几位皇子就很快被人唤着离开,而朱雄英也很快被内侍接走。

“苏闲,咱们明天再见,我要先去看看我娘亲了。”

苏闲一一告别。

太子妃再度有孕的消息,已经不是什么秘密,现在都八月份了,也显怀了。

记得朱雄英还说过,东宫之内,他现在有一个弟弟。

虽然走路都走不稳,但听说已经能捉笔了,前段时间在皇爷爷面前还写了好几个字,引得皇爷爷非常开怀。

喊着他这个孙子,还是个读书种子,还说要能走稳路的时候,也送来大本堂。

其母吕氏,也被赏赐。这段日子,对方时不时就来照顾娘亲。

到了明年,说不定自己又要多一个弟弟……

苏闲想着这些宫中琐事。

倒是真的为朱雄英开始担忧起来。

如果不出意外,明年随着这个弟弟的出生,他也将会失去……

届时,这位吕氏将会成为新的太子妃!

……

……

与此同时。

回内宫的路上,朱元璋身后,太子朱标,秦王朱樉等皇子一路跟随。

终于,四下无人,只有父子几个。

朱元璋这才停下脚步。

“今日经筵,你们也都听到了”

几位藩王立刻点头,父皇的坚持,他们说是不感动那才是假的。

“父皇你放心,孩儿去了封地,一定会好好治理民间,到时候我要让这些臣子刮目相看!”

秦王感动的都要落下泪来,此刻也是第一个表态。

“你要是能改改你的脾气,那就更好了,去了外面,凡事要心胸大度,成了一地藩王,可不是宫里,你爹你娘不会时时刻刻管着你。”

朱元璋拍了拍朱樉的肩膀,“要改掉暴躁的性子,不要动则大怒,权势高了,就会有人顺着你。第一回你骂人家,人家给你赔罪,你打人家,别人也给你赔罪。久而久之,心中就会没有忌惮!”

“性格就会乖张,甚至会做恶,个人若无法控制自己,底下人就会越发狷狂,到那时,你想回头都来不及!”

“今日之事,切记切记!”

朱元璋再度嘱托,又看向老三诸王,“你平日里看似寡言,但性格阴狠,你也要一样,在封地要有所作为,修身养性,不可荒废自身,性情孤僻过久,也会出大问题……”

朱元璋一句句的教导,可谓掏心掏肺。

“你大哥今日也听到了。”

这时,他又看向朱标。

“咱还是那句话,七国之乱,不论他什么原因,就是景帝的错误。”

“这个话,你们要在心里牢牢记住。若是我大明有一日也要落到七国之乱!那你爹我,就是大明的罪人!”

此话一出。

诸王再次齐齐落泪!

“今日所谈,他们所说的,为父一个字都不听。此前的决定,为父更是一个字都不改。”

“唉……”

“若非这大明天下,只有一张皇位,你爹我真想给你们,一块块的给分匀了!”

“一个也不偏,一个也不委屈……”

“但可惜,你爹我重开汉统,就不能做历史的罪人。天下要一统,从南宋之后,纷乱了两百多年的南北两地,要修修补补,要让他们记得自己是一家!”

“这个话,爹希望你们永远记着,甚至要流传后代,代代相传!”

“咱让老朱家的子嗣分封各地,是存着让天下人,和你我父子兄弟一样,慢慢的成为一家的目的。”

“官员,咱不信!”

“咱只信你们,信咱的儿子!”

朱元璋肺腑之语,让一众皇子感动的涕泗横流,纷纷从各自的心里,立着目标,发着毒誓。

而朱元璋最后,则再次推心置腹。

如同一个老父亲一样,反复叮咛。

“你们把这些话,一定要给我往骨头里记着……”

“切不可,把这个家给咱搞散了!”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