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隆中对,寇相 林如海归心(2/2)
然则无论是寇相还是林如海,都是务实的官员。仔细想来,贾琮所言,竟是大有道理。
思索许久,林如海忍不住问道:“琮哥儿,难道学了新学,就有用处吗”
贾琮微微一笑说道:“自然是有的,想必寇相还有岳父大人,都看过我燕云之地的发展。”
“不知你们觉得,我燕云之地发展如何”
林如海闻言点头说道:“发展自然是极快的,虽说比不上江南,但是比之大夏其他任何地方,已是不遑多让了。”
贾琮说道:“而这,都是新学的力量啊!”
“如今西方的新学,已经遥遥领先于我大夏。”
“他们国内,蒸汽机已经大量普及,他们的发展,已是日新月异。”
“若我们不能迎头赶上,将来必会被他们欺压无疑。”
“因为,落后就要挨打啊!”
听完这番话之后,寇相和林如海相互对视了一眼,交流了一下眼神。
然后寇相说道:“今日侯爷一番话,真是颠覆了我们此前的认知啊。”
“容我们回去好好想想,再来给侯爷一个答复。”
闻言,贾琮点了点头。
贾琮倒是并不怎么担忧,贾琮觉得他们会想明白的。
只怕也惟有自己,才能给他们施展抱负的平台了。
今日自己怕是给他们带来了太多的冲击,让他们回去好好冷静一番也好。
两日之后,寇相和林如海,再次找到贾琮,表示愿意在幽州为官。
贾琮听了不由大喜过望。
虽然没有明说,但是他们既然愿意在幽州为官,就表明他们愿意辅佐自己。
这两人,可都是可以信赖的栋梁之材。
得两人辅佐,贾琮信心大增。
贾琮很快便将整个燕云十六州的事情,都丢给了两人。
只有在重大问题上,才会需要贾琮裁决。
接下来,贾琮将目光,全部都放到满清身上。
因为贾琮也接到了情报,目前吴三桂所率领的三藩,正在造船,准备明年开春之后就会渡江。
而贾琮,在开春之后,也会同步对满清展开攻击。
希望能够恰好在吴三桂攻克京城之后,彻底灭亡满清。
这样一来,才能提前一点时间,集结大军,准备南下。
贾琮命福察初升所部,开始行动起来。
而实际上,福察初升在贾琮还没命令他之前,已经在偷偷行动了。
他联系到了满清的许多将领。
而这些将领,也因为满清已经摇摇欲坠,而和福察初升眉来眼去,勾勾搭搭。
如今得到贾琮的命令之后,福察初升,开始正大光明的加大了力度。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
不知不觉中,已是来到了年底。
而这一次,贾琮将全家人都接到了幽州。
家人齐聚一堂,并且因为多了一群小家伙的缘故,倒是越发热闹起来。
过完年之后,幽州大小官吏,纷纷登门拜年不已。
这些官员,一个个脸上,无不喜笑颜开,充满了期盼。
如今的形势,他们都是看在眼里的。
若将军有意的话,将来未必不能坐上那个位置。
而他们这些人,是最早跟随节度使的一批人,将来未必不会获得重用的。
过完年一直到十五,贾琮倒是越发忙碌起来。
而等过完十五之后不久,吴三桂便率领反叛之军,大举坐船,挥军北上。
朝廷大军,也是摆开阵势,和叛军展开激战。
只是,很明显的,朝廷大军,无论从数量还是勇武上,都不是叛军敌手。
连战连败,短时间内,已是多城沦陷。
此时,天赐帝还有超重君臣,越发惶恐起来。
慌忙之下,天赐帝再次下了圣旨。
封贾琮为镇北王,永镇燕云之地,与国同休。
同时调贾琮挥军南下,镇压叛徒。
好嘛,镇北王,本来是平西王许诺给他的一个官职。
没想到镇北王还没来得及封他,如今朝廷倒是先一步给他封王了。
并且这个王,还是个铁帽子王,世袭罔替,永镇燕云。
这个封赏,不可谓不丰厚。
不过贾琮仍然不为所动,以满清威胁太大,脱不开身为由,再次拒绝挥军南下。
却说贾琮这边,也自展开行动,全面对满清发动攻击。
朝廷那边,怕是已经支撑不了多久了。
因此,贾琮这边,也准备全力以赴,先覆灭了满清再做计较。
此时,满清那边,也顾不得大骂幽州军不讲信誉,又撕毁合约了。
他们竭力防守。
只可惜,双方的火力悬殊,实在是太大。
幽州军的火炮之利,莫可抵挡。
他们最坚固的城墙,都坚持不到一上午功夫,便会被轰开。
而幽州军步枪射程之远,火力之密集,更是让他们无从抵挡。
因此,在幽州军展开进攻之后,一路势如破竹,无往不利。
满清则是连连失利,不但丢掉城池。
而在这个过程中,表现最好的,竟是福察初升的福察部。
倒不是福察军战斗力已经冠绝三军了。
而是福察初升早就暗中不知联系了多少满清将领。
在如今满清节节败退,眼见就要灭国的情况下。
满清的许多将领,也无心恋战,纷纷为自己做起打算来。
你看福察初升,当初他不过是个纨绔子弟罢了。
满清真正的猛将,谁人将他放在眼里呢
然而现在又如何
他自投降大夏以来,如今竟然被封为侯爵。
他们到如今为止,也没人能获此殊荣呢。
是要跟随满清这艘破船一起沉沦呢
还是投降大夏建功立业
虽然未必能像福察初升一样能够封侯,但是多少也能封个爵位吧
这岂不比白白送命的要强
因此,在福察初升的攻击路线上,竟是有许多将领,一战不打,直接率众投降。
因此,这一路上,福察初升的进攻速度,竟是遥遥领先。
而他的兵力,也是越打越多。
由原来的五万兵马,一路高歌猛进,如今已经打到八万兵马了。
这一路上,都快打到盛京去了。
而贾琮,却是觉得,这进度未免太快了些,难免会有风险。
然后下令命福察初升暂时停止前进的步伐,略作修整再做道理。
福察初升,这才停止前行的步伐。
且说满清京城盛京之中,悲音一片。
满清小皇帝康麻子,再次派出使者求和。
不但愿意送出赔偿,并且表示愿意嫁公主给贾琮。
贾琮听到这个消息,不由失笑。
这个康麻子,怕是比自己也大不几岁年纪。
他的公主有六七岁大吗
这是病笃乱投医吧
只是自己,怎么可能会停止进攻的脚步呢
于是,贾琮继续命大军,稍作休息之后,齐头并进,一起推进。
开始逐步对盛京,起半包围之势。
康麻子还有满清大臣们,越发惊慌不已。
他们又派出使者,愿意对大夏称臣。
甚至愿意除掉帝号,自愿称王。
听到这个,贾琮再次嗤笑不已。
你们向大夏称臣,与我何干
如今大夏自己已经风雨飘摇,支离破碎,自身难保了。
于是,贾琮仍然不做理会,继续命大军前进。
却说此时,大夏也果然是风雨飘摇了。
乱军早已逼近京城,害的天赐帝大惊。
一边派军镇守京城,一边带领文武百官,匆匆北上。
希望京城能够抵挡的住叛军前进的步伐。
只是,若他还留在京城的话,或许还能激发将士同仇敌忾之心。
而他这个当皇帝的话,已经弃城而逃了。
留下来的守军,又能剩下几分士气呢
不过,京城到底城高墙厚,留下来留守的,又是牛继宗。
而牛继宗,又是个善于守城的。
因此,一时之间,竟是短暂的抵抗住了叛军的进攻。
一连半月功夫,叛军竟是难以拿下京城来。
而叛军因为攻城,死伤惨重。
而牛继宗因为是守城一方,虽然伤亡也是不小,但是比之叛军,却是好了许多。
久攻不下,吴三桂不由焦躁起来。
就连他麾下叛军,也是躁动不已。
若是再被阻拦下去,等到各路勤王大军来到,说不定还会有所变故。
吴三桂一面招降牛继宗,一边苦思破城之策。
此时,吴三桂的军师不由提议道:“王爷,镇国公牛继宗,极善守城,野战却是寻常。”
“他占据天时地利,想要拿下京城,必要旷日持久,并且伤亡惨重。”
“既然如此,我们何不丢下京城,继续北上呢”
“只要杀掉皇帝,这牛继宗,便失去了效忠之人,到时候再招降他,再无不成的道理。”
吴三桂听了,思索半晌,觉得极有道理。
因此,吴三桂果断舍弃京城,开始挥军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