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总结局10(2/2)
气氛一直达到了冰点,百官皆面面相觑,也就在这时,一道看似温和,实则刺骨的声音响起,“依下官看,这要是管,是否太过越俎代庖?”
众人闻声望去,只见翰林大人依旧身着青衣官袍,斯文有礼,只是但凡听过他上一句话,便不会那么认为了。
“谢大人说的对,若是御史大夫连侯府贵客也要管的话,确实太过不堪,有以下犯上之罪了。”
霍铮唇角挂笑,声音浑厚,只是但凡瞧过他笑容的人,皆低下了头。
这位两广总督的笑似乎不达眼底,典型的皮笑肉不笑,阴冷而骇人。
御史大夫被几人刺的差点一口气没喘上来,直接晕厥过去,但很快,帝王对几人的纵容,以及对他的训斥,还是让他气的晕了过去。
不过,晕了也无用,以下犯上,陛下赐了十个板子,直接被金銮殿外的大内侍卫用水给泼醒了,最后硬生生挨了十个板子。
君就是君,臣就是臣。
身为臣子,可以劝诫,但有时该有眼色,识分寸,不该说的别说,不该问的别问。
特别是牵连到几部门顶头官员之时,帝王会比他们更警觉,更聪明。
朝廷为官之道,里面的学问多着呢。
这日早朝过后,百官离开,皆去了自己的朝部,可很快,便有人发现,大理寺内的端阳侯,翰林院的学士大人皆不知何时离开了。
属于他们的位子皆无人。
不过因为昨日与今日的一场,无人敢多言,皆闭上了嘴,视若无睹。
盛夏正烈,帝王处理完紧急的政务,刚准备离开,便听见了御书房外的声音。
是太后。
“陛下。”雍容华贵,保养得宜的妇人在一众宫女太监的拥护下,走了进来。
帝王手指微抬,福德带着众人退了下去。
“不知母后今日前来,所为何事?”他眼里并没有太多的温情,有的只有淡淡的冷漠,太后并不意外,当今毕竟不是她亲生的。
“哀家听闻昨日平南王封锁城门抓刺客,还帮端阳侯带了了寂大师入京,是吗?”
帝王狭长的眸子眯了眯,“母后想说什么?”
太后踌躇了一会,才缓缓道,“陛下,您是君王,是这大庆之主,您不该去寻一个不可能回来的人,雨露均沾,延绵子嗣,才是正理。”
当今其实自幼都不信什么神佛,可就在那个女子纵火自焚后,却好似入了魔障。
人还是那个人,文武卓绝,野心勃勃,但唯独信上了神佛,年年请白云寺的大师入宫。
遂昨夜得知了寂被御林军带入了城,且平南王还封了城,她便怀疑帝王又因那女子入了魔障。
太后不懂,这都多少年了?他为什么就是忘不了?甚至自登基后,再无秀女进宫,就连宫内的皇子公主也都是他在遇到那女子前令侧妃诞下的。
帝王脸色骤然冷了下来,“母后,颐养天年不好吗?”
别在他面前说教,自找无趣。
太后自然也不想说这些,只是人皆有野心,他一直沉溺过去,不愿选秀,那她的娘家侄女何时才能进宫。
别说什么皇子。
太后看的明白,当今龙精虎猛,正值壮年,便是再当政几十载也皆有可能。
更何况,朝廷官员几乎尽是帝王亲信。
想依靠那些最大不过年十四五的皇子,还太早了,不如重新选秀,让侄女进宫,生一个有血脉关联的皇子,不是更好吗?
只可惜,太后算盘打的好,帝王不接茬怎么都不行。
眼见他神色冷了下来,太后虽心有不甘,但到底不敢再多言,当今是什么人,她隐约还是了解几分的,并不想太过惹怒他。
“陛下。”福德不知何时走了进来。
“让太医去慈宁宫请平安脉。”帝王拿着御案上的玉狐狸,起身向内殿走去,步伐不疾不徐。
“——是”福德心知太医不过是一个幌子,真正的原因必然是太后惹怒了陛下,遂该病着,不能出慈宁宫,也自然不能再见什么人。
想着,他看了眼自己的干儿子来喜,他立即退下,而福德则进内殿伺候帝王换衣。
晌午后,帝王悄无声息来到了端阳侯府。
“陛下。”
站在院内的众人皆拱手行礼。
“燃尽了吗?”
帝王看向被布帘包围的桌面,可只一眼,便瞧见里面摇曳的烛光。
怎么会这么慢?!
宋庭屿与谢淮序几人也早就觉察出了这个问题,一般的龙凤喜烛,虽说可燃一夜,但那是在屋内,不是在此时的院外,且还是盛夏之时的白日。
这明显不正常。
听得众人的质问,无声坐在一旁打坐念佛的了寂缓缓睁开了眼,“陛下,王爷,几位大人,时机到了,它自然便会燃尽。”
“和尚,你最好别骗本王。”邵尽渊的耐心本就早已耗尽,此时不过是在强忍罢了,脸色难看的厉害,再加上他胸口的刀伤,几乎既惨白又骇人。
而一边的霍铮宋庭屿等人几乎也并无任何差别。
了寂心中叹了口气,“王爷不用担心。”
他捻着手中的佛珠,口中无声念着经书。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盛阳渐渐落下,黄昏旁落,烛火依旧在燃着,只是那根长长的喜烛已经变成了一个圆圆的小饼,只待燃尽它最后的火光。
夕阳落下,黑夜升起时,啪嗒一声,烛火终于熄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