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章 让人看不懂的长安(1/2)
如今的长安越来越让人看不懂了。
自从泉州的战舰开始沿着海岸线往更远的地方探索时。
越来越多的神秘地方被发现,汉书上记载的大小国也不是古人信口开河。
苏禄国的大米不值钱了,也不稀奇了。
商队现在往长安运送大米只是附带品。
人家现在主要做香料生意,宝石生意。
走丝绸之路做生意的异族人发现他们不吃香了。
原本紧俏且不愁销路的香料,如今的买家开始货比三家了。
尤其是来自海上的沉香。
这玩意因为可以做熏香、香水、煮水、入药,一到长安就成了香料的新宠。
无论有多少,长安都吃得下。
洛阳那边就别说,那是另一个长安。
居天下之中,又地处平原,大运河的中心,现在人口比长安只多不少。
就算有再多的香料,还没进城门,各商家都抢完了。
这件事开始的时候还有御史在说朝廷要擅起刀兵。
直到孙书墨从兵部拿出一份地图,擅起刀兵这个由头就不管用了。
因为苏禄国自三国时期就是属于东吴。
孙书墨用大量的史料证明这不是擅起刀兵,而是要拿回属于祖宗的故土。
至于颜白熟知的老挝、越南、泰国等国。
兵部也有充足的史料证明他们曾经是附属国。
上国去附属国。
那就相当于家主去看自己的儿子。
如果这都叫擅起刀兵,那岂不是在给老祖宗蒙羞,岂不是在羞辱仙人?
当一个从战场上的粗人开始摇头晃脑的引经据典跟你吵架。
并在你最擅长的点对你发起进攻,你还无法辩驳时。
朝堂中那些老臣突然觉得天塌了。
打不过,说不过,还活不过!
当你什么都不如别人的时候,你说的话就是放屁。
这个社会的本质就是弱肉强食,就是强者理论。
孙书墨用洋洋洒洒的三千言,在朝堂之上用了一炷香时间,舌战群儒。
事后被兵部众人奉若高人。
这样不是擅起刀兵,而是去实行教化。
阻止他们的内讧,行王道的。
这两年教他们种地,提高粮食产量这些可都是有人在记载的。
你敢说这不是王道。
一个武将不看兵书,转头来研究史料了!
兵部众人称孙书墨为兵部第一大才子。
开始的时候李承乾也担心这样做是劳民伤财,颇有些炫耀武力,好大喜功。
因为他知道开海运这一路到底杀了多少人。
可随着海运的开启,国库的钱越来越多。
李承乾发现这比打仗还赚钱,虽然他不知道钱从哪里来的。
但就是有钱。
一个产自苏禄国的砗磲珠,品质一般,在长安能卖三十五贯。
这笔生意下来,朝廷能拿五贯的税收钱。
在加工转手后,朝廷还能拿钱。
可在苏禄国,一个精美的瓷器就能换。
而在广州,这样的一个瓷器五文钱,讲讲价,人家还会送你一个小的。
当越来越多的人主动往泉州,广州,杭州等地跑的时候,李承乾就不再说话了。
人的逐利本性让南域有了越来越多的人气。
仓禀足而知礼仪,都能吃饱饭,都能过好日子,谁会想着去造反。
只有没饭吃,没地种才会造反。
国策顺理成章的推出。
去南域落户开地,十年免赋税,并且免费提供三年的粮食种子。
去的人虽然不多,但政策确实推行了出去。
如今,走海的商队都开始来长安招人,这怎么让颜白看的懂?
就算招也该去海边招,关中见到大海的能有几个?
随便挑出一百个人,绝对有九十九个旱鸭子。
不像是泉州、江州等地,不会水的反而是异类。
望着大肥从延禧门进宫,颜白转身就回去了。
依十一的性子,大肥肯定会在宫里住几天。
等大肥想回家了,她才会让大肥回家。
所以颜白不担心大肥在宫里过的不好。
颜白背着手往罐子那里走,路过一间铺子,一辆自行车突然停留在自己面前。
望着满头大汗的萧与白,颜白没好气道:
“屁股不疼么?”
萧与白不好意思的笑了笑,把自行车推到一间铺子前。
望着铺子里的妇人局促的朝着自己摇身行礼,颜白点了点头。
那是萧与白的生母。
自从萧与白逐渐懂事以后,过往的懵懂也在脑海里清晰了起来。
他就很少去萧家和杨家了,他来得最多的就是这里。
但萧家和杨家他还认,关系还很好。
“先生,我要去泉州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