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6章 邓艾与姜维的正面对决(1/2)
邓艾指着汉军的战阵:“姜维轻装简行而来,仓促接战,阵中几无战车,只有临时打造的拒马,不得八阵之精髓。”
“再者,八阵需要随着战局变化灵活变阵,不单单只是摆个架子而已。”
“原来如此。”石统心中信心大增,笑道:“将军既能识得此阵,定有破阵之法!”
邓艾默然不语。
尽管如他所言,姜维的八卦阵有些“瘸腿”,少了一道阻挡魏军骑兵的利器,但拒马阵仍不可小觑,况且姜维既然敢用此阵,必有所小成。
于是邓艾并不着急让骑兵投入战斗,而是令其在中军周围掠阵,率先让步军先前攻阵。
步军分左右二军,分别以牙门将庞会、天水太守诸葛绪为前锋,二军犹如两把尖刀向汉军逼近。
咚咚!
咚咚!
战鼓声此起彼伏。
眼看就要接阵,中军高台上的邓艾死死地盯着战场中心。
魏军右翼的将领是诸葛绪。
邓艾在战前做了临时的兵力调配,他将三郡骑兵尽数交给给陇西太守牵弘,陇西、天水二郡的兵步卒则交由诸葛绪执掌。
陇西、天水郡兵常年参与陇右平叛,皆是悍勇之卒。
他的对面是汉牙门将柳隐,其人精通军略还颇有临阵经验,且柳隐勇力冠绝三军,麾下士卒皆为之效死。
很快,右翼率先接阵,喊声如雷,双方缠斗在一起,一时间难分伯仲。
而左翼的魏军我是由庞会所领,他乃名将庞德之子,又有在中军历练的经验,可谓勇将。
这支军队的装备明显要上一个档次,披甲执枪,勇不可当。
又是一通战鼓从后方传来,他们一手执着大盾,一手持着长矛,直奔敌阵而去。
而他面对的乃是辅汉将军、虎步监孟琰。
其人出身于南中豪族孟氏,与孟获同族。
十六年前,诸葛亮兵出斜谷,屯主力在渭水南与武功水以西,孟琰率五六千虎步军在武功水以东。
时武功水涨以致孟琰部与主力断绝,张合亲率骑兵数万趁机进攻,孟琰坚守不动,硬撼张合,一直等到诸葛亮援军前来。
不过,头盔下的孟琰露出两鬓斑白,已是垂垂老朽。
战阵另一边的柳隐今年也六十有一。
再算上中军阵中的副将廖化,三个人加起来接近二百岁。
汉国将才青黄不接,显而易见。
嗡嗡嗡!
就在左翼相距百步左右时,后方魏军阵中射出无数羽箭,一时间遮天蔽日,划过天空,随后如雨一般倾盆而下。
这是在掩护步军冲锋。
眼看虎步军就要遭受“洗礼”,汉军各级将校纷纷扯着嗓子下令。
“举盾!”
魏军这种抛射不需要准头,目的就是为了火力压制一片区域。
纵使虎步军在盾牌的庇护下,并未受到太多伤亡,但总有倒霉蛋被不偏不倚插入盾牌缝隙的箭射死。
这就是命。
当然,汉军也有远程进攻手段,只不过姜维与诸葛亮的用兵习惯有所不同。
诸葛亮用兵稳扎稳打,故而军中配置齐全,在他改进的八卦阵中,应当有武钢车配合拒马做依托,身后配备弩手和体型与杀伤力俱大的元戎弩(诸葛连弩)。
但姜维习惯打迂回战术,动辄急行数百里,他自然是没有条件带那些重型武器,只有普通的弓弩。
魏兵前排也手持大盾,冲锋之时盾牌上传来“咚咚”声,和身后队友的闷哼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