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九章 谜语道祖(1/2)
“不见了?”
姜临不由得挑了挑眉毛,第一个想法就是,道祖这么做到底有什么原因。
开玩笑,那可是道祖的经书,还是放在刘云秀这位天庭公主的身上。
诸天万界,三界六道,谁敢动?
现在没了,就这么一个原因。
除非是刘云秀粗心大意自己给整丢了。
但这个可能性基本等于无。
刘云秀也在此时回过神来,看到了姜临略微古怪的眼神,也恍然间明白了过来。
“道长,道祖这是……什么意思?”
刘云秀有些不解的问。
她本以为这只是送一本经书而已。
姜临若有所思的挠着下巴,可一时间也不太明白道祖的深意,只是问道:“你说,这是你自己的事,还是咱俩的事?”
他指了指刘云秀,又指了指自己。
刘云秀闻言,思索道:“道祖他老人家若是没看到我在等你才是怪事。”
“那么,就是咱俩的事情了。”
姜临看着脚下不远处的老君山,问道:“云秀,道祖他老人家给你的经文,是哪一部?”
道门经文繁多,单单是主干,就有三洞四辅七大部,又细分一十二类,如本文,神符,玉诀,灵图,谱录等等。
除此之外,更有无数修行法门,单单是最源流的修行法,就有存神,观想,内丹,外丹,房中等等。
这些源流修行法,或取其一分支衍生,或二者乃至三者结合延伸,条目繁多,自成体系。
而三位道祖中,兜率宫的那位,被称之为“道之师”,这样的存在,能给刘云秀什么样的经文,姜临还真猜不出来。
刘云秀闻言,道:“那经文我未曾看过,只知道一个名字,唤作太清上品救苦拔难无量妙经。”
“嗯?”
姜临皱了皱眉毛,道:“新经?”
身为道门弟子,不敢说所有的经文都有涉猎,但哪怕没读过的,也该知道名字,知道名字,就知道一个大概。
但刘云秀所说的这篇经文,他居然听都没有听说过。
难不成是道祖最新编撰的?
这样也说的通,最新编撰的经文,流传下界道统,在人间传播。
刘云秀就是新经文的第一位传道者。
“听这经文的名字,应当是一篇修行与传道兼备的经书。”
姜临喃喃自语的重复着刘云秀所说的经文名字,道:“太清上品救苦拔难无量妙经……重点在救苦拔难四字上。”
“若是要以这篇经文为修行纲要,想必修者得经历红尘,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以渡人而修自身,以功德而成大道。”
“如果是这般,确实符合我道门入世派的精要主旨。”
道门自然也有派系,大致上可以分为入世和隐世两种。
比如姜临,就是妥妥的入世派,黑律这玩意,你窝在深山老林里修一辈子,也不见得有出山斩个邪祟来的快。
当然,隐世派也有其精髓奥妙所在,隐世修行,不入红尘,不履尘埃,证的是自身仙道,独善其身也没什么不好。
而道祖新编撰的这部经文,显然是入世派的法门。
“听起来,似乎还有太乙救苦天尊他老人家的法理在里面。”
姜临逐步分析着。
太乙救苦天尊,其法理精要,就在救苦二字上。
所修所行,乃是普渡世人,救苦救难,看起来与观世音菩萨的法理有相同之处。
实际上,这两位确实是有共同之处,同时也是死对头。
毕竟一道一佛,这是根本之争。
举个通俗的例子,就好像现在的某东与某宝。
莫非,道祖是在给太乙救苦天尊站台?
不太可能。
姜临自己就否定了自己的这个想法。
到了道祖那般的境界,佛道之争哪怕涉及到根本,也不可能引动道祖亲自下场。
道者,自然也。
顺天体道也好,顺其自然也罢,万物发展自有其变化和规律,在道祖看来,便是道门衰微,那也是变化的一种,是自然的选择。
当然,道门最多就是衰微,只要三位道祖还在,只要“道”还在,道门就永远都在。
如果不是为了给太乙救苦天尊站台,那么就只有一个可能了。
这只是一个巧合。
道祖只是有所感悟,编撰了一部救苦拔罪的经文,没有任何其他意思在里面。
能够间接帮助到太乙救苦天尊,只是一个巧合而已。
说不得,观世音菩萨都能靠这篇经文来更进一步呢。
佛也好,道也罢,最后求的都是一个根本,而到了大神通者的境界,距离那“万法归一”的境界已经不远了。
触类旁通是很正常的事情。
姜临把这些猜测都讲给了刘云秀,刘云秀也赞同的点点头,而后却苦着脸道:“可不管怎么说,现在经文不见了……”
是啊,这才是现在的主要问题。
“道长,要不咱们现在回去找道祖?”
刘云秀试探性的问。
“不行的。”
姜临叹息着摇摇头,道:“我敢打赌,就算现在大天尊归来,想要带你去找道祖都找不到……”
老爷子们做谜语人是很认真的,而且非常的彻底,一点空子都不留给你。
这一点,姜临可太有发言权了,他就是这么过来的。
哪怕是自家的老头子,都有一堆事瞒着自己嘞。
“那现在怎么办?”
刘云秀显然是第一次遇到这种事情,谜语人什么的,在她的记忆里基本不存在。
父皇压根就不会藏一半留一半,从来就是她问什么就说什么,当然,这也跟刘云秀没有问过一些出格的问题有关。
而反观姜临,几乎一直都在名为“隐秘”的边缘大鹏展翅,然后被好几位大佬轮流一巴掌抽回去……
“先去老君山拜会一下吧,来都来了。”
姜临依靠自己的丰富经验,得出了目前的最优选。
现在被谜语人搞麻的,是他和刘云秀,但只要去了老君山,那么只要是能说的上话的同道,就都会是“受害者”。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嘛。
姜临有些不怀好意的看着脚下的老君山。
道友们,贫道带着“快乐”来找你们了!
姜临如此想着,对刘云秀呲牙一笑,马不停蹄的驾着仙云往下方走去。
二人并没有落在老君山的顶上,而是在中天门的位置就落了下来。
站在中天门前,姜临抬头看去,只见那巍峨门户之上,有着一副对联。
老君山,山君老,山老君亦老。
玄门道,道门玄,道玄门亦玄。
姜临没有多看,只是看了一眼,便出声道:“兜率宫刘云秀,北帝派姜玄应,尊奉太清道祖之命,前来拜山。”
他没有报官职,没有报师承,只是报了传承派别。
这是道门内部拜山的规矩,虽然道门内部也是派系林立,但归根结底都是一家人,一家人,没有必要摆官架子。
大家都是有头有脸的人,往上数个几代,谁家还没出过几位道君大修?
就好像这老君山,人家是正儿八经的太上老君所传的全真大法脉,你再大还能大过道祖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