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名字是什么(2/2)
传说有个书生于一处山中寺庙中苦读,一日夜晚书生正在挑灯夜读时,房间突然飞进一只受伤的小雀,腹部撕裂了一条大口,红色的血液将腹部的羽毛都染得通红。
小鸟撞到书生的桌案上,扑腾着翅膀,“啾啾啾”
的叫着,似是在对书生求救。这书生也是个宅心仁厚之人,找了伤药和布带包扎好小鸟的伤口。经过殷勤换药喂食,很快小鸟的伤就好了,小鸟伤好后,也不愿离去,每日书生看书时,小鸟就站在笔架上静静的看着他,有时飞出窗外为书生衔回后山的落叶小花放在书生手中。
一人一鸟的相处越来越亲密,书生见小鸟浑身披着青绿色的翎羽,为它其名为“青羽”,只要书生一唤“青羽”,小鸟就飞过来站在书生的肩膀上亲昵的拿脑袋蹭着书生的脸颊。
冬去春来,书生要上京赶考了。小鸟就同书生一同上京,书生文采斐然,很快就得到京中有名望的夫子的赏识,书生春风得意只等此次春闱一朝中第名列三甲。书生的才华遭到了一些奸诈小人的嫉妒,他们污蔑了书生作弊抄袭,书生人单势薄,铃铛入狱,被判腰斩。
小鸟每日就在监狱墙上的窗口边“啾啾啾”的叫着,声音凄厉。书生看着它,道。“鸟儿啊鸟儿啊,如今我如今是将死之人了,别在守着了,快快离去罢。”
谁知鸟儿突然口吐人言,还是一个年轻女子的声音。“我本是西王母身边的青鸟,因同西王母征战角蛇一族受伤坠入凡间,修为尽失,灵识全无,幸得恩公相救,为我起名“青羽”,日日呼唤才能重启灵智。恩公放心,就算是拼尽青羽这条薄命也会护得恩公周全的。”说完,小鸟就飞走了,不见
踪影。
果然没过几天书生就被无罪释放,陷害书生的人都判刑入狱。问及所发生何事,只答,几日前皇上于御花园游玩,突然飞进来一直青绿色的小鸟,叽叽喳喳的吵闹不休。侍卫怕小鸟发疯伤了皇上,拿了棍棒驱赶,可是这只鸟非但没被吓退,扑腾着翅膀撞向亭台的石栏上,直撞得浑身鲜血,落在地上,挪动着身躯用身上的鲜血在地上写了个“冤”字。
皇帝大为震惊,重审此案才使得书生的冤屈得以澄清。小鸟却因为撞击失血而死,后来,书生谢绝了皇上的挽留,一席布衣云游远去,四海流浪。
时过境迁,一日书生云游至南方的一处村落,村长家有一女,生来缺了一魂,至今不言不语,如同痴儿。书生见她,心底颇为熟悉,脱口而唤“青羽”,十几年如石头般活着的女子竟然落下泪来,众人皆奇异。
书生便在村子里落了脚,日日对女子唤着小鸟的名字,千遍万遍,终于唤回了女子的神智。原来那日小鸟身死,魂魄转世为人,却不肯舍去前世的记忆和名字,封闭了神识同植物一般不知不通外界。是书生的呼唤将她从灵魂深处唤醒。
最后的结局自是皆大欢喜,书生同女子喜结连理,举案齐眉的过完了一生。
这故事端木筝自然是听过的,却不知柳嬷嬷突然问起所谓何意。
“世人都看见青鸟的知恩图报,娘娘你说若是书生没有为小鸟起名,他如何能唤
起小鸟的心智。”柳嬷嬷对于这个故事有她不同的见解。“名字是劫啊,人都有名字,或叫张三或叫李四。不管好听还是难听,这是人活在世间的称号。”
柳嬷嬷拿起手边的茶碗,轻轻的撇着茶末。“有人给器物起名,是在概括它的外表。唯独给活物起名是不一样的,它们的名和命都掌握在起名人的手里。”喝了一口茶,继续道。“宫里娘娘的贴身宫女哪个不是舍弃了原本的名字,由主子改的名。既是赐名也是赐命,她的命运就和主子栓在了一起。”
端木筝听得目瞪口呆,一个名字竟然有这么深的解读。柳嬷嬷说得东西太多太杂,让端木筝一时消化不了。
“名字啊,有时代表着荣耀和期望,最后死后,刻在墓碑上的还不是那几个字。”柳嬷嬷说的话平淡深奥,是岁月沉淀后的精简和感悟。
柳嬷嬷淡淡的坐在那,周围的时间都凝滞住了,脸上的每一条褶皱都是岁月留下的故事。
端木筝记得她名字的由来,是端木竟起的,本来是峥嵘的“峥”,是端木竟对前生的感慨,是对她的期待。后来母亲嫌“峥”字太过杀伐气,不适合女孩子,取了谐音的“筝”,希望她“筝筝其音,弦弦正直”。
“嬷嬷说得极对。”端木筝转了话弦。“不知嬷嬷的名字又代表着什么呢?”
柳嬷嬷瞄了端木筝一眼,没有阴森森的瘆人,一颦一笑,气韵且媚且傲。“我啊,柳倾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