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重芯开始的人生 > 第七章 三剑客之张如京

第七章 三剑客之张如京(2/2)

目录

90年代的大陆,是没有太多高端半导体人才的,2000年张京创办中心国际,是靠着把“世大半导体”(后来被湾积电50亿美元收购了那个)里的高端人才,一起带到了大陆。

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心国际的管理层的核心,都是湾湾人马。

除了挖人外,中心国际的运营模式也复制自湾积电,工艺流程也模仿湾积电,于是湾积电一纸诉状,起诉中心国际侵犯专利,窃取商业机密。

2009年11月,加州地方法院判处中心国际败诉,中心在65个有争议的专利项目中,非法使用了61个,湾积电要求中心赔偿10亿美元。

面对10亿美元的高额赔偿金,中心国际希望和解,不过好在当时当局的领导人是马英,在马英和大陆这边领导的撮合下,湾积电同意就和解展开谈判。

你要和湾积电和解,当然要接受很多条件,和解协议公开的内容包括:中心分4年向湾积电赔偿总额2亿美元现金,同时中心交给台积电8%的股权,外加2%的认股权。

这份和解协议看起来从10亿减少到2亿,但湾积电将成为中芯的第二大股东。

当然湾积电无权向中芯董事会派驻董事,湾积电无法管理中心,只是中心的“被动投资者”。

在当时很多媒体都报道,湾积电同意和解的一个不公开条件就是,张京必须辞职,必须离开中心国际,如果张京还掌管着中心,那就不可能和解。

这也不难理解,在湾积电眼中,张京可能真的就是那根眼中钉肉中刺,他和他的团队用了十年时间帮助大陆建立起自己的半导体代工基础,虽然和湾积电还是有相当差距,但只要发展势头不变,总有一天能挑战湾积电。

在和解谈判的过程中,张京选择了辞职,在接受采访时张京说:

辞职决定是我主动提出的,我是觉得和湾积电的官司让我精疲力尽,而我尽力了。

张京提出辞职后,股东一致同意,就这样,创办中心国际,中心三剑客之一的张京辞职了。

中心国际的十年张京时代,正式告别历史舞台。

张京败在了一场官司上,中心第一剑张京的辞职,让中心立刻陷入了群龙无首的局面,至此中心内部的矛盾就更加突显出来。

过去还有张京这个创办元老在董事会里压着,如今张京辞职而去,公司内部不同派系的势力,矛盾越发激化,越发公开。

大家还记得张京离开前做的最重大的一项决定吗?让国企da唐电信入股中心。

张京选择国企“da唐电信”入股中心,外界猜测的理由是,找国际私募注资,会加深企业内部对于连年亏损的不满,毕竟私募追求的也是盈利。

但选择国企这麻烦就相对小点,张京希望通过加大“国企股东”的力量,在公司内部抗衡“资本股东”。

但是等他辞职了大家才发现,这家国企“da唐电信”,根本不是什么善茬。

da唐电信是搞电信设备和技术的,他和中心,处于产业链上下游的角色,中心可以为他代工所需要的电信芯片。

而da唐入主中心一开始就动机不纯,带有想要中心成为其附属品的意图。

其他大股东在董事会只有一个席位,而da唐电信开口就要两个,他正积极发展4G业务,要通过控制中心来获得芯片代工。

另外那还是一个特殊时期,da唐电信需要利用中心,来加强他自己在国企中的地位。

当时国企da整合已经展开,上面下决心要精简国企数量,打算未来国企数量缩减到100家以内。(子公司不算在内)

da唐电信想要避免成为被整合的国企,就必须提高自身的价值,那么控制一家华夏最重要的芯片代工企业,就成了da唐电信,避免被整合的重要筹码。

张京还在位时,并不知道da唐电信的这些算盘,张京辞职后,对于中心控制权的争夺就更为激烈。

中心当然不愿意被da唐控制,为了平衡da唐在内部的话语权,中心决定再引入一家新股东,新股东一方面可以更扩大中心的资本实力,另一方面也能稀释da唐的对中心的控制。

时任中心董事长的江shang舟(2000年大力支持张京创办中心的那位上沪市副秘书长),利用自己多年的政商关系,找来了“华夏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入股中心。(简称“中投”)

2011年,又一家国企背景的“中投”向中心投资2.5亿美元,获得11.6%的股权,成为第二大股东。

原本中投集团打算给中心3.5亿美元,成为第一大股东的。

中投,是一家没有实业的投资企业,他不会在公司经营上干涉中心的发展。

但da唐是一家有实业的企业,他会不断干涉中心的发展,以为自己的主要业务服务。

中投入股中芯,一开始就遭到da唐的强力反对,da唐为了确保自己股权不被稀释,在中投入股之时同时拿出1.02亿美元注入中心,将自己的占股比例提高到19%,大唐依旧是中心的第一大股东。

此时中心内部,这番国企间角逐很快就蔓延开来,这里大家要搞清楚一点,中心是不愿有太多“国企色彩”的。

一开始张京创立中心,就是一家外资公司,有意弱化国企在中心的角色,能避免国际社会对中心的“性质判断”。

“性质判断”非常重要,如果国际社会判断中心性质是国企,那就会受到西方很多的高科技技术管制,这将会对中心不断升级的技术进步,带来不好结果。

所以不要让中芯看起来太“红”,一家太“红”的企业,会遭到西方警惕和技术封锁。

但此时一个无可奈何的现状是,中心正变得越来越“红”,为了反抗da唐电信对中心的控制,公司又引入了国企“中投公司”。

如此一来中心的第一、第二,第三大股东,都是国企,这很不利于中心的未来发展。

但困难并不止这一个,与此同时中心国际内部管理层的派系矛盾也在不断加深。

十年前2000年,张京带领300位湾湾人才到大陆创办中心,这批湾湾人是中芯一开始的核心管理团队。

而当张京辞职后,湾湾派系势力受到打击,同时伴随着“da唐”和“中投”,两家国企的入股,大陆管理层的势力在中心逐渐扩大。

这就造成了中心内部,两派的矛盾。(大陆派系和湾湾派系)

2009年湾湾派代表人物张京辞职,张京辞职后中心还有个老大哥江shang舟在董事会撑着,江shang舟过去是上沪市政府高层,政商两界都要卖他面子,有他在中心坐镇,至少能撑着不让矛盾爆发。

但2009年江shang舟突然因病去世,这两位堪称中心元老级人物的先后离开,让企业内部没了一个能压得住场子的有威望的老大哥。

没了老大哥镇场子的中心,迅速陷入一场内部权力的恶斗之中。

大陆派与湾湾派有矛盾,大陆派内部也有矛盾,矛盾套矛盾,公司的稳定成了首要大问题,一家内部都无法稳定的企业,何谈向前迈进?

当时中心国际的湾湾派领袖是王国,王国和张京一样,出生在大陆,成长在湾湾,成功于漂亮国,随后回到大陆来帮助大陆发展半导体产业。

2009年张京被逼辞职后,就是这一位湾湾派人物王国,接替张京担任公司总裁兼CEO。

当时江舟也力挺王国,江舟的愿望是,让中心内部湾湾派和大陆派的势力友好相处,共同为中华高科技事业做出贡献。

可是当张京辞职,江舟去世,支持王国的大佬都不在了。

2011年,中心国际股东大会如期举行,大会将选举董事会成员,此时发生了一件让外界意外,却又情理之中的事。

在中心内部声望最高的总裁兼CEO王国,竟然在股东大会上,得到了58.21%的反对票,这让王国落选中心总裁和CEO。

而这背后都是da唐在“搞鬼”。

da唐一直想让自己的人马当上中心CEO,以控制中心的发展方向。

当时的情况是,股东大会的参会股东持有的股份总数,仅仅占总股本的30%多,而这30%多里,光da唐电信一家,就拥有近20%的股权。

换句话说,只要da唐一家反对,那da唐的反对比例就能超过50%。

之所以参会的股东,只占总股本30%是因为大家都觉得王国继续担任公司CEO是顺理成章的事,毕竟是两位前公司大佬力挺的人物。

但da唐电信却不按惯例来了个突然袭击,内部倒戈,直击王国,要是其他大股东知道da唐要搞事,不可能不来参加股东大会。

da唐电信在内部的突然袭击,是为了逼走王国,然后扶持自己的人马杨宁出任中心CEO。

da唐的举动逼得中心必须召开紧急董事会议,根据公司规定,CEO是董事会聘任的,如果da唐对CEO不满,必须由董事会投票才能最后决定。

随后在中心的紧急董事会上,大多数董事不同意解除王国职务。

由此“王国”和“杨宁”,这两位所代表的两大派系势力互不相让,中心公司成了权斗的战场,这极大拖慢了中心在半导体领域的发展速度。

不可谓不可悲。

这两大派系的相互攻击发展到后来都公开化了,中心国际的内部论坛成了两派员工相互攻击的前线。

两派员工互不相让,相互指责和抨击。

为了避免内部员工相互攻击,中心关闭了内部论坛,但双方人马仍不罢休,战场从内部论坛,转到了度娘贴吧。

这进一步让这出难堪的权利恶斗公开化。

全国都在看着中心的这场内斗。

双方内斗的重大转折点,发生在一份内部审计文件上。

当时一位内部匿名人士在网上公开了一份“杨宁”涉嫌逃税漏税的内部审计文件。

文件清楚显示,杨宁年薪超过180万,但通过各种避税方式的操作后,所需要支付的税金仅仅只有5万。

赚180万,只缴5万税,这在互联网上一下子炸开了锅。

这一曝光让中心的内部恶臭上升到了全社会的层面,网民和社会大众纷纷炮轰中心高管用各种手段避税,着实无耻。

但其实虽然曝光的是杨宁的避税,但避税实则在当时的中心是普遍情况,多名外籍高管都在利用潜规则“避税”,这是内部高管都心照不宣的事。

而中心的“特殊身份”(华夏半导体制造之光,国企大股东,与上面千丝万缕的关系)也让中心在避税方面,一向“很大胆”。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中心内部的权力恶臭已向外扩散,这场权斗最后谁又是赢家呢?

或许,没一个赢家。

很快王国递交辞呈,他不想再卷入这场风波中惹得一生臭了。

此时一个关键的人物出现了,张义出任新董事长,兼代理CEO。

张义是前董事长江舟的同学,前电子工业部副部长。

张义的上任是一个重要指标,张义和江舟一样,是前政府高官,在政商两界都有一定威望。

他上任中心董事长的最大任务只有一个,就是平衡公司内部各派势力,终结恶臭的权力内斗。

不管你是“湾湾派”还是“大陆派”,华夏派才是公司最大利益。

原本da唐发起的这场权力斗争,看着王国一帮人辞职了,以为就胜利了。

但最后经过多方博弈,真正当上中芯CEO的,不是da唐中意的杨宁,而是从外面空降而来的另一个人。

杨宁看到自己斗了半天,争了半天,这位置被别人给拿去了,也心生退意,不久后递交辞呈。

中心这场内部权力恶斗,由大唐电信挑起,最终内斗双方无一人得利,反倒极大破坏了公司内部的团结,更损耗了公司的发展。

此时张义推荐一人,让他从外面空降到中心国际担任CEO,这可谓是中心一个极重要的转折开端。

从混乱走向重新发展,再从发展走向强大,这幕后少不了中芯第二剑,邱云的功劳。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