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泼脏水(2/2)
林瑶点了点头,跟南春子打了声招呼,便去为华太师等人诊脉去了。
至于那些受了些外伤的书生们,小伤不用理会,严重点的,会点武的哪个不是刀里来剑里去的,自有那些护卫们上前帮忙。
林瑶今天出门是为了玩的,身上却是没有带着针囊,不过简单的推拿手法有时候也能够起到奇效,再加上林瑶还开了一个方子,让别苑里的下人们去煮了一些安神汤来,总算是让大家都好受了些。
为此,林瑶收获了一波感激,同样受益的还有易月,至少,在这些人的心中,坊间那些关于易月如何强势、霸道、嚣张的传言,就变得有些似是而非了。
花园里的惊变很快也传到了别苑其他人的耳朵里。
在得知刺客已经死了之后,也有不少人拥向了花园来探听消息,也有人想着有没有机会能帮得上忙,在这些贵人们面前露个脸什么的。
不过也有单纯关心某些人的,比如带走墨玩的威远候府小候爷。
当他听说花园里有刺客出现时,第一反应是看向了墨。
要是那位凌二小姐死了,那他是不是就有机会收养墨了?
这个念头才刚冒出,就被他自己一巴掌给拍灭了。
她一个小女子,刺客怎么会去刺杀她?顶多也就是受点池鱼之殃,受点伤或是吓着了罢了。
甚至,有青王殿下在身边,她估计会好好的。
那么,他是不是该马上出现在她面前,好好表达一番关心之意?
这样,或许就能拉近点关系,再多刷点好感,会不会他就可以多点机会和墨玩了?
小胖子觉得应该会的,所以他立刻便带着墨出现在了林瑶面前,只是林瑶正忙着,没时间应付他。
好好的一场文化盛事却因为刺杀事件而草草结束。
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中京城都有些风声鹤唳,刑部、大理寺、五城兵马司的人,为了调查那四名刺客的身份来历,弄得中京城里好一阵子紧张。
按说,这种事儿一般会被压下来,不会让普罗大众们知道的,但谁让当时参加文会的书会们那么多呢?
这些书生们还特别喜欢议论,脑洞也很大,那些亲眼见过的还好,那些只是从别人嘴里听说的就很能联想了,于是这件事在很短的时间内被传的纷纷扬扬的。
诸多传言中,最多的是在猜测这次刺杀的幕后主使是什么人。
因为三皇子当时的那一番指责,怀疑青王易月的不在少数。
但同样因为易月那一番分析传出来,很多人也是坚决相信这件事儿与青王无关,甚至有人顺着易月的话大胆推测,可能这次的刺杀事件是敌国所为,比如北燕和西蜀。
至于目的,表面是为了刺杀东华储君,但事实上因为他们对太多人下手,所以更可能是制造恐慌,更有人推测,这其中或许还有更深层次的目的,便是挑拨三位皇子之间的关系。
自从二皇子殿下回来后,因为太过受宠,再加上他的性格原因,很多人都觉得他会跟太子争夺皇位的继承权,这在中京城早已不是什么秘密。
那么,那些敌国的秘探们得知了之后,难免不会想要利用这一点,所以谋划这样一场刺杀也就很有可能了。
民间的讨论也罢,猜测也好,只不过是增加了一些谈资罢了,甚至因为有了幕后主谋是敌国奸细这个可能性,反倒是激起了一些书生们的愤慨之心,从某些方面来看,倒也并不是一件坏事儿。
但是对于东华帝国的朝堂来说,这些事情都是无关紧要的。
真正重要的是调查结果。
这件事儿的影响力如此之大,性质如此恶劣,无论是东华帝还是华太师,还是三位皇子,都很重视,所以以刑部为首的各职能衙门的压力就很大了。
经过他们的不懈努力,还真的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指向了北燕。
但因为只是一些蛛丝马迹,所以最终也没能找到更加清晰明显的线索,从而挖出幕后之人。
这样的结果当然不能让人满意,但也不能就为了这么一个案子而忽略了其它事情,尤其是太子的大婚马上就要到了,中京城不能老是这么风声鹤唳的。
于是这件事儿只能暗中调查了,明面上,朝廷还是将幕后主使是北燕奸细作为这次案件的结果公布了出来,并且向北燕送去了国书表达了对此事儿的愤怒和抗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