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塔防战略 > 315 外层空间治理

315 外层空间治理(2/2)

目录

人类早几十年开始向地外发送电磁波信号,最初的目的非常单纯,寻找外星人。

但不论怎么想,能接收到信号并且很快回访土球的明,并不是土球能对付的。随着时间推移,主动寻找也变成更多以被动式电子望远镜,寻找地外明迹象。

有没有,不知道。

会不会在几百年后,突然有外星团队接到之前发送的电磁波信号,沿着发射路径回访?也不知道。

防备地外明的攻击,经过研判,也是由太空人来做更合适。

以今天的电磁发射规模,一个月投送到外层空间的物资勉强超过一千吨。即使科技再发展一些,突破大气进行物资投送,万吨级恐怕也到头了。

够打太空战争吗?

这点物资,甚至都不够在太阳系内普遍部署监视探测点。

而小行星开发,随着飞船与设备成熟,月产能突破十万乃至百万吨级并不是很难想象。

因此对外星人的反抗,还是要依赖太空人的太空资源搜集与加工能力,大气内的人只负责喊666即可。

基于以上几个基本观点,以及对太空人后续进化方向的预判,最终做出分离大气内外管理体系的决定,在大气外采用资源决定论,掌握资源的便掌握指挥权。

该管理体系,便于六月起试行。

试行过程中实际还是地面指挥,月宫相关人员做复读,积累标准流程经验,不过月宫也有一定物资协调权,决定储备物资在各站点的分配比例,调整幅度不得大于总量5。

之所以有个调整幅度限制,还是土球和月球的距离决定的,哪怕有旱魃乙、丙两型核动力货运组,但核动力组本身将货物从低轨道快递至绕月轨道,仍然需要传统发动机近四成的燃料,损失的物资质量相当于抵达月表物资总重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具体差异取决于地月相对位置。

六月起,还有一套新东西进入交付阶段。

早在近两年前,航天系统专家们已经意识到工业生产中的全体系通用零件,能带来设计生产效率的飞跃,并由此启动了一个子计划。

这种关系到上百个工业门类的重大工程,难度极高,哪怕其中一个零部件的设计,也要求项目带头人对多个工业门类生产装置有深入了解。

本计划动用了师生、技工总数约六十万,其中有八万左右属于专项组。

经过二十几个月的加班加点,少部分成果已经应用到自去年年末以来,送上太空的新装备里。

到本年度六月,随着社会稳定性的显著下降,人力投入出现一定困难,上层决定部分交付成果。

所谓的部分交付成果,除了数据层面的资料传输,还包括几套整机。

以其中一套氢氧发电机生产设备为例。

这是一种专门生产太空用应急发电机的装置,通过简单的程序切换,就能生产20千瓦、50千瓦、200千瓦三个型号和大小的机器。

注意,该装置生产的发电机,并不是低温反应的氢燃料电池,而是直接燃烧驱动转子发电的模式。

它可以采用低效率模式配合铸件单元升级配套装置,兼职生产出汽油轻油发动机,不过太空里没有石油来源,就算造出来也只能烧酒精,只能说它有造其他东西的可能性。

更重要的还不在于设备能生产什么,因为采用了全通用化设计,设备本身的零部件也严格遵照通用目标设计,可以拆开来重组成其他目标的生产装置。

由于项目投入的时间、人力、财力关系,在设备重组方面,做得不算到位,哪怕用八级钳工,重组后的装置加工精度也只有0.1毫米,还需要额外的步骤进行精度修正,剩下的就交由太空人进行后续深度研究。

本期交付的一级零部件生产装置用共三千两百多种,可生产的成品部件超过两万种,配合后续的软件开发,数量还要乘十倍以上。

本期生产与发射计划,排到了九月,将会占用后续几个月一半的国内投送量。

至于国外,还是送些普通补给。

实际到了这个时间段,国外的电磁发射井,有不少的运力都转向A国的末日空间站去了。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