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文豪:这孩子打小就聪明 > 第523章 破诅咒(6000字)

第523章 破诅咒(6000字)(1/2)

目录

第523章 破诅咒(6000字)

“我有两句想说说”、“看完了有点变化”、“昨天对《与魔搏斗的人》理解得还不够全面”……

主席话音一落,在场的六人,包括副主席柯尼斯,都接续出言。

果然,奥尔对当下的画面是有预感的,在座都是有识之士。

“就由我先说点浅薄的看法吧。”老规矩,主席开口,柯尼斯先接话。

“顾陆先生聚焦了被魔驱使的人,也是我们医学意义上具有精神病倾向的作家作为主角,但在顾陆先生的笔下,没有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这些词汇。尼采、克莱特斯、荷尔德林、尼采都是[中魔之人]。如此独特的视角,就使顾陆先生的传记作品呈现巨大的吸引力,就像今早出门我看见我小孙女,忍不住亲一口的吸引力。”柯尼斯说,“只有三篇都看完,才能够体会到——体会到人性类型学。很抱歉,我私自取了一个名字。”

德意志人的玩笑,总是在不合时宜时出现,并且很多时候并不好笑,就像吸引力的比喻。

“人类类型学很恰当的名字。”见贝德柯尼斯已没开口的意思,她才接话,“它不仅适用于文学领域,对分析理解其他领域的天才人物也具有启发的意义。我昨天就在想,顾陆先生有什么魔呢”

翻译翻译,顾陆有什么病

是噢,顾陆肯定有病,毕竟他的天才程度,比之三位专主有过之而无不及。

她的发言,让在座众人都晃神,很快他们就发现,自己对华夏作家了解并不多。

接下来众人交替发言。

“顾陆先生在书中实际上写了四位作家。”

“是啊歌德是更完善和理性的创作模式,而荷尔德林、克莱斯特和尼采则是激情、冲动、被魔控制的创作模式。”

“仔细想想顾陆有可能是歌德的形态。”

“没太可能吧,我记得顾陆先生童年生活非常悲剧。”

……

眼见圆桌会议的讨论内容要歪楼了,主席奥尔马上扳正。

奥尔说,“与魔搏斗的人,我一开始不知道书名代表什么含义。现在我清楚了,与魔搏斗就是创造力与毁灭的战斗。内涵非常深刻,所以我认为它应该放在高中教材,而不是初中。”

这跟华夏有段时间的做法一致,就是要减少小学和初中教材里鲁迅的文章,理由也是这样,认为这个年龄阶段并不能很好理解鲁迅的文章。

“我有一个想法,”柯尼斯说,“三篇文章的长度不可能完整纳入初中教科书。我们应该节选其中华彩段落。就好像教科书里截取巨人三传中的贝多芬传。”

“先节选,再在高中选入完整的,”柯尼斯见众人都一副赞同眼神,他语速很快的说,“那么就选入克莱斯特吧,相信各位已没有意见吧”

尼采篇确实是神来之笔,柯尼斯承认,但犹如被猎人驱赶的克莱斯特更能触动他的内心,使他也有点紧迫感。当然肯定没那么夸张,更没入魔。

相信爱看书的人总会有这样的感觉,喜欢一位作家,往往并不是他口碑和销量最好的作品。

“柯尼斯先生你在说什么肯定应该是尼采篇,尼采篇的情绪和文笔,明显是高于另外两篇。我们身为严教委员会的学者,必须注重专业性。”

“尼采篇是好,可尼采的理论,和他的著作一点也不适合高中生。还是克莱斯特篇更合适,这才叫专业。”

“我认为荷尔德林篇也不错。”

……

是的,这下子并非能不能登上教科书的问题了,而是具体选择哪一篇的问题。

对此,即便是奥尔从中调解,其余六人也各持己见。

是这样的,越有知识的人,对自己的选择就越会坚持。

圆桌会议为了此事,甚至争吵了足足半个月。

让作家顾陆都有点遗忘了,就是刚开始几天还天天看邮箱,期待着有什么回应,后面就——随他吧。

顾陆也没有很闲,写完了《陀思妥耶夫斯基传》,就着笔了《活着》。

没办法,除此之外他没抽到严肃长篇。

话说回来,严肃长篇也不好抽,好比如果平行世界没百年孤独,他抽百年孤独——这部作品,由他创作出来真心不合适。

活着也不太适合他书写,好在他已上了半年多的童教授课程,并且《伤痕文学发展史》已经编撰完了。

因为顾陆名头好使,过程中帮了非常多的忙,童教授还将其纳入了编撰团队,名字只在他后面。

国内唯一一本对伤痕文学发展的完整概括,说是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国内文学权威统计也不为过。

有这段经历,《活着》出自他手合理很多。当然,即便不合理,当前以他的地位,也不会有人出来质疑,主要是顾陆自己有底子了。

本来下半年才动笔,挪到五月份,提前一个月,也有新青年出版总社的汪社长的功劳。

汪社长平均每周都会打来一次电话。

“小顾啊,大学扩招,现在大学生毕业大多都只有依靠三件套啊外卖滴滴快递。需要一本书来给他们力量啊。”

“幸好我家里的那个,早几年前就毕业了,工作也稳定。”

“大环境不景气啊,实体行业越来越不行了,中年人失业的也多,其实中年也需要抚慰。”

他是记得顾陆说着玩的言论:“这将是一本治愈的书,能够给人最为原始的力量。”

“别说了汪社长,我开始动笔了。”顾陆只能这样回应。

听闻作家提前一个月动笔,汪社长就直接启动了宣传活动。

知不知道书名都没关系,“顾陆新作”这四个字,比任何书名都管用。

“在一段出版方和作家的关系中,始终是有先来后到的。”汪社长突然感慨。

“”萧经理在一旁,目光带着探索。话听着有点别扭。

“《魔戒三部曲》这类全球人气居高不下的作品是魔都人民出版社出版,我们……”

话语还未说完,汪社长就被萧经理打断。

他打断道,“社长,你不能这样说,魔戒在国际市场人气再高,海外主办方也是海雀以及其他,魔都人民出版社只有国内出版,况且《魔戒》这本书的销量,远不是顾陆老师最佳。这也就侧面证明,是欧洲更吃奇幻题材。”

“而顾陆老师的新作是治愈系的,背景是国内,销量必定要高过魔戒。”萧经理斩钉截铁,很有自信。

自信不单单是相信顾陆,也是对自己业务水平的了解。

也有道理,汪社长想了想。

“况且,汪社长你已经够厉害了。瞧瞧少年儿童文艺出版社,几年前顾陆老师书籍都由他们出版,现在五年版权到期,完全就没合作了。多少出版社求爹爹告奶奶想和顾陆老师合作啊。”萧经理说。

那不夸张,别看顾陆的书依旧是一两百万册的售卖,但当前的大环境就是实体荒漠时代,有顾陆这样一个大爹,谁不想

新青年出版总社吧,去年出版物销量第一的是《来自新世界》两百多万册,第二名是《大唐杂谈》三十七万册,两者都不是一个量级。

“那肯定,顾陆是我们冰省共青团培养出来的杰出青年。”汪社长嘚瑟起来了。

别管顾陆认不认,但汪社长敢这样说。

闲话家常的事说完,简社长也和萧经理谈论起正经事,就是新作宣传方案。

顾陆的名气已经差不多到顶了,所以宣传不是以扩圈为主,而是如何吸引已知的人。

毕竟吧,顾陆也逃不出“名作家诅咒”。

什么是“名作家诅咒”呢就是太有名,经常听到名字的大作家书籍,在阅读时会感觉到压力。

诸如“他的书肯定不轻松”、“我就想看点不带脑子的”、“工作这么累了,还是别看他的书了”之类的心思。

破诅咒!

萧经理,身为行业有名的销售经理,他准备了一系列缜密的计划。

计划在一个普普通通的清晨实施,刚开始是很平静的。

而作家顾陆和许久不见的好友李古圆聊着天。

“我感觉我有点不是人。”顾陆说。

“你是有自知之明的。”李古圆马上说,“你在大多数人心中应该都是妖怪。”

“不不不,我感觉新作《活着》有点雪中送刨冰。”顾陆难得的良心发现。

“刨冰不好吃吗”李古圆说,顾陆告诉他要写一部非常刀的作品。狠狠治愈清澈的大学生们。

非常刀目前为止咕噜大王最刀的作品也就《献给阿尔吉侬的束》,这种程度,李古圆感觉完全没问题。

“我支持你的做法,出书了先发给我看看。”李古圆这样说。

瞧着对方惊讶的眼神,李古圆说,“我在大润发杀了十年的鱼,什么样的刀子能让我疼”

李古圆对自己有自信。

“ok,”顾陆说,“一定让你当第一个读者。”

“你放心,有我当你的挡箭牌,这件事完全没问题。”李古圆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