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六二章 家室(1/2)
第一一六二章 家室
崇祯十五年闰十一月十四日的盖州军事会议结束后的几天内,盖州城内的信使四出奔走,有的前往安东、平壌、旅顺、登莱等地方传达杨振的命令,有的前往耀州城联络互市有关事宜。
而杨振也在盖州城内,带着几分埋怨,更带着几分喜悦地,迎来了从旅顺口长途跋涉而来的总镇府内宅二夫人戚氏和四夫人陈氏一行人。
二夫人戚氏,就是金海伯夫人仇碧涵陪嫁丫鬟出身的二夫人捧玉,她娘家本姓戚。
其父曾是仇碧涵之父仇震泰麾下的一个把总官,早在十来年前就死了战场上。
因其年龄与仇碧涵相近,甚至还略长了一些,所以在其父战死后不久,就被接到了仇氏的府上养育。
四年前其母病逝,她娘家已没人,只剩下一个不怎么来往的堂兄,眼下远在松山团营郭增福手下的水师里当差。
在她为杨振生下长女并成为杨振内宅的二夫人之前,少有人知道她娘家的姓氏,甚至连杨振也不知道。
但是在她成为总镇府内宅的二夫人之后,情况很快就不同了。
她不仅深得金海伯夫人的信任,而且也很受杨振本人的尊重,地位直线上升。
于是她娘家的姓氏,也重新回到了她的名字前面,二夫人戚氏成了她在外人眼中和口中的标签。
而捧玉这个名字,除了正牌子的金海伯夫人仇氏之外,其他人是不能轻易再叫了。
至于四夫人陈氏,当然就是崇祯皇帝赏赐给杨振的那位多才多艺的吴中名伶陈沅了。
这一次,她们两个带着一堆丫鬟仆妇,在张得贵派出的人马护送之下,乘坐马车,北行数百里来到盖州,并不是杨振的主意。
事实上,直到他们到了熊岳城,杨振才从后方得到消息,就是想阻止也来不及了。
当然了,杨振要是真想让她们打道回府,哪怕她们到了盖州城外,也不过是一句话的事情罢了。
其实对于她们的到来,杨振心中还是很高兴的。
最起码这说明远在旅顺口的一堆老婆孩子还是想着自己、记挂着自己的。
而杨振本人,也确实有很久没有回去过旅顺口了,自从四月出征开始到现在,算算时间已经超过七个月了。
在此期间,杨振的三夫人王氏,也即金海伯夫人另一个陪嫁丫鬟心月,还在八月上旬第二次生产,为他生下了他的第二个女儿。
只是当时杨振正忙着应对清虏议和的一揽子事务,也无暇顾及旅顺口后方自己内宅的事情。
但要说他不惦记远在旅顺口的那一堆老婆孩子,那也是不可能的。
三夫人心月娘家姓王,其父虽然早就不在了,但其母亲、兄嫂一家子却跟着仇氏,在辗转多地之后,随迁来到了旅顺口。
如今其兄长在金海南路水师团营留守旅顺口的船队里当差。
早在上次王氏为杨振生下次子的时候,杨振就授意张得贵将王氏的兄长从把总晋升为了千总。
这一次,王氏为杨振又生下一个女儿,杨振没回旅顺口,觉得心里有所亏欠的他,除了叫人捎回去大批缴获所得的参茸等物之外,再一次写信授意张得贵将王氏兄长晋升为了金海南路水师团营留守旅顺口的龙河营守备。
这个升官速度,已经可以比肩正牌子金海伯夫人仇碧涵的亲弟弟仇必勇和堂弟仇必先了。
为此,已经生有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凑成了一个好字的三夫人王氏,也迅速成为了杨振内宅其他三个侧室羡慕的对象。
甚至正牌子的金海伯夫人仇碧涵都想着要生一个女儿了。
至于二夫人戚氏、四夫人陈氏以及五夫人沈氏,对此更是各有各的想法。
戚氏已有一个女儿,渴望能生一个儿子。
而陈氏与沈氏,则期待尽快怀孕生育,不论是儿子,还是女儿,只要能生育一个,那就能稳住自己在这个注定要成为一个大家庭里的地位。
也因此,杨振好几个月不回旅顺口一次,就渐渐成了她们几个人的心病。
杨振在新义堡的时候,战事连绵,而且距离又太远,她们自然没什么念想。
但是等杨振率军从鸭绿江东移师到了盖州城之后,距离似乎就没那么远了。
再加上因为“飞行队”北上的事情,杨振从盖州与后方的联络也增加了不少,她们也开始盼着杨振回来。
只是当时,杨振率军在前线,正做着随时要与耀州城、海州城方向的清虏驻军继续作战的准备,并未专门抽出时间南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