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暴风兵王 > 第六百八六章 突变9

第六百八六章 突变9(2/2)

目录

850多万人的莫斯科市生活着十万中国人,北京人最多,几乎占一半,浙江和福建人也有近三四万人…………

其余的则是黑龙江、辽宁等各省、市、自治区的杂牌军。

另外,这座国际大都市里还生活着数以万计的越南人、日本人、韩国人、朝鲜人和罗马尼亚、波兰人。

比较一下这些外来人挺有意思。

波兰人一般都有能力租下一些临街的小店铺,从花店、文具店到时装店、食品店应有尽有,所以很少见波兰人混迹于大街小巷。在街头,往往几十个来自喀尔巴阡山的罗马尼亚男女山民聚在一起兜售自制花头巾,他们抖动着手中的商品,又叫又嚷招徕西方游客………………

但一遇到情况,呼哨一声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越南人和朝鲜人众志成城,最抱团儿,同胞“遇险”他们不会有一人看“热闹”,冒死相救!

呵呵,相对来说,中国人就完全不是这个样子了!

简单的说,中国人到哪里都是各顾各,属于狗舔吊子各顾各的那种………………

也是老毛病了,没法!

而另外更多的一些中国同胞发现便衣时,却宁愿跟在后面,等着自己的同胞被捉时幸灾乐祸看热闹。

同胞们内斗也很厉害,跟在国内一样,互相坑害、欺骗的时有发生,搭伙居住在那些廉价的“中国楼”里则丢钱、丢证件,因此常常发生斗殴和流血事件。王伟渐渐理解了,为什么俄罗斯警察把中国人视为多事之徒,为什么在莫斯科有时会无端地被警察盘问,要求出示证件。

最充分表现同胞劣根性的是打电话。

电话是外来商人的一大花销,国际长途更是索费不赀。

但凡中国人合住,十有八九要发生背着同屋打长途电话的事,最后弄得很僵;一些“聪明人”更缺德,需要打电话时就沿街找招租的房屋,向房主讨钥匙,说是看房,进去坐下来就打国际长途,打完出来说没有看中,交钥匙走人;打公用电话时,许多人就把钱币用绳子拴起来,放进电话机,打完再拉出来;街头一些公用电话有毛病,不投币也能通话,外面往往就有中国人排队。

一些同胞也太差劲,一进去就侃一两个小时,天知道哪儿那么多话,其他人呢,外面排着吧!

很难相信,表现得如此低劣的中国人如何能让莫斯科人放心和高看一眼。

王伟除了每天工作,网上查找一些信息,有时候也写写小说之类,解除大脑过于紧张,休息一下……………………

另外,王伟还有一些真丝服装,是马亮给他的,堆在这房子里。

这些东东,马亮说你没事儿也跟我们练个摊儿啥滴,玩呗,不过,它们现在已经不再让王伟发愁,王伟的心病在工作上。

一觉醒来,窗外射入一缕阳光,天已经大亮了。

可王伟不愿起来,懒懒地躺着。

一个人住在莫斯科郊区这样的大房子里,人生地疏,最初夜里有点儿害怕,不过现在已经慢慢习惯了。

王伟的懒,有失去方向和动力的成份。

莫斯科可不比瑞士首都伯尔尼,它太特么地大了,大得王伟一到这个地方都感觉有点儿无处下手,苏一州到底会藏身何处?!!!

这宁静的早晨,也常常让王伟想起过去了的一些记忆——————

王伟以前曾经来过俄罗斯,也到过莫斯科,还做过生意,就是他刚刚从监狱中释放出来,跑到这边来报仇雪恨的那段日子,而且,他还在莫斯科那阵子写过一本书……………………

尽管第一部描写俄罗斯故事的书稿被洪哥买下,当时王伟感到振奋和充满信心,回来后还曾热血沸腾地拟定过一个“工作计划”,拉了一串拟写的书目名单,如《中国商人碎尸之谜》、《异邦的华人情杀案》、《黑龙江少妇》之类,决心甩开膀子大写特写!

甚至还在“计划”的旁边自勉性质地特意标上了一行小字:

争取一年跟出版社要二十万稿费。

哈哈!

不过这个计划有些保守,一本书就窜红弄从出版社劫走十万百万人民币的先例也不是没有,但王伟对那样的概率不抱希望。

只想花笨工夫,一本弄个三万五万就行。

可是,热劲一过,冷静下来的时候仔细想想,这一雄心勃勃的计划似乎并不可行。

首先,在俄采访就是个问题。

想接触俄警方更是一道难关。

而大纪实,如果一味儿地凭着道听途说瞎编乱造本身就是失败的开始。不采访,不接触警方,起码有一多半题目无法落实到纸上,拿什么保证二十万稿费?即使写小说,也同样需要大量的生活体验和素材。

并且,王伟也算了一笔帐。几年前,王伟的上部小说大约23万字,洪哥给王伟千字八十(元),实话说不高也不低,可没有版税,满打满算一本书也就万八块钱。

如果照此计算,即使累吐血,在俄罗斯工作要拿下二十万稿费的理想最少也要四五年或更长时间才能实现。

这期间,吃什么,喝什么,亚历山大.马林卡的房租如何给付?

还有,王伟无法保证写出的东西都有人要呀。

后来,洪哥从北京打来电话说,那个年底书就能出来,抢在长沙书市之前面世,估计会有些成绩,可是没过两天的电话他又说,目前看,情况不是太好,市场反应没有预期的那样。

他平静的语气却给王伟留下了惶惶不可终日的色彩,当时王伟正夜以继日地写着第二部书稿,还是跟方大侠他们有关的故事,放下电话,就写不下去了,脑子里转的都是命运问题。书的命运,王伟的命运,日后的命运…………………………

却没想到!

让王伟自己也尴尬没有想到的是,他后来突然间在辞职之后,却意外被公安?部看中了!

没错!

他当特种兵时代的那份秘密档案,让公安?部秘密工作局的领导一眼就相中了………………

且从此以后,一步登天,直接干到了公安?部,当上了几乎是全球跑的侦查人员!

也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一切工作都变了,王伟的整个人生,也开始了真正的变化。

所以!

每当一想起这些,王伟心里便忍不住心潮澎湃,一方面他感到自己命运————人的命运的不可思议和诡异,而另一方面,也感到了他这个特种兵,真的没有白当,要不是那一段极其特殊的经历之后活着,他可能这辈子也不会走进今天这样的冒险与全球追捕与闯荡江湖的生活………………

这几天,莫斯科的气温开始奇怪地迅速回升,到处充满了热浪,室温高达20℃,一丝风都不透。

王伟爬起来,打开窗户和房门,让外面的空气窜到屋子里来。

然而,外面也是热的。闷热的空气使人心烦意乱。一想到要在这个空空的大房子里不知要呆上多久,更增加了烦恼。

一个胖老太太从门前经过,她穿着大布拉吉,篮子里装着用土豆泥做馅的油炸包,几根大香肠,白粗布包里裹着十几个热土豆和黑面包,手里举着几盒劣质香烟。见王伟从窗户瞅她,她笑笑,友好地点点头,她是王伟刚刚认识的邻居,叫莲娜奇卡,王伟知道她在附近市场摆摊做点小生意度日。

“你好莲娜奇卡大婶!”

“斯巴西巴(谢谢)!”

后面又有一个年逾古稀的老人腋下夹着一双翻毛大头军用马靴,胳膊上搭着两条长毛围巾,在使劲叫卖。王伟心里泛上一股味道,王伟知道周围这些邻居几乎都是当今俄罗斯的穷人,如今莫名其妙地,王伟与他们为邻。

电话铃响。

王伟离开窗户,回到桌边拿起电话。

“起来啦?”马亮的声音。

“刚起来,你在哪呢?”

马亮说了一个地方:“这几天我不能过去了,你有事没?”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