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准备行动起来的大秦(2/2)
这个问题如同一块重石投入湖中,激起了层层涟漪。大臣们交换着眼神,他们知道,这是一个关乎战略方向的重大决策,不容有失。
李斯清了清嗓子,率先发言:“陛下,臣以为,我们应当先取韩国。”
“韩国地处中原腹地,乃是六国之中较为弱小者。”
“若能先下一城,必定能震慑其他国家,为后续的统一大业打下坚实基础。”
话音刚落,另一名大臣微微躬身,语气坚定地说:“陛下,臣则有不同看法。”
“赵国近年来虽受挫于我大秦,但其底盘尚存,且赵军善战,乃是我大秦的劲敌。”
“若能先行削弱赵国,则可断其臂膀,为统一之战铺平道路。”
嬴政听后,没有立即表态,而是继续询问其他大臣的意见。
一时间,书房内议论纷纷,有人主张先取魏国,因其地理位置重要,有人则认为应先平定南方的楚国,以稳固后方。
嬴政静静地听着,他的目光时而凝重,时而闪烁着思索的光芒。
他知道,每一个决策都将影响着秦国的未来,他必须从这些争论中,找出最为合适的道路。
最终,他轻轻敲了敲案几,声音并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的耳中:“诸位的建议都有道理。然而,战争非同小可,需谨慎考虑。”
就在诸位大臣还在争论的时候,王翦站了出来。
他向嬴政抱了抱拳,肯定了李斯先攻打韩国的想法,然后将先攻打韩国的好处说了出来。
“王上!”
王翦的声音坚定而有力,打断了在场的争论声。
“臣仔细考虑了李斯大人的提议,认为先攻打韩国确实是一步妙棋。”
嬴政的目光落在王翦身上,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王翦深吸一口气,开始阐述自己的观点:“韩国地处中原腹地,四面受敌,且国土狭小,兵力不足。其内部政治腐败,民众疲惫,正是攻取的最佳时机。”
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对战略的深思熟虑,每个字都分量十足。
“此外,韩国与我大秦接壤,边境线长,便于我军调动和补给。一旦拿下韩国,我们可以迅速整顿其资源,充实国库,同时震慑其他国家,为后续征战提供坚实的后方。”
王翦的话音刚落,原本还有所争议的大臣们开始低声讨论,他们的表情从最初的犹豫逐渐转变为认同。
王翦的分析不仅合情合理,而且显然经过了周密的考虑。
嬴政的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他知道王翦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将,其意见往往富有远见。
“王将军所言极是,攻打韩国确实能够为我们带来诸多便利。”
嬴政随后站起身,目光如炬地扫视全场,“既然如此,那就定下了。先取韩国,以此为起点,开启我大秦一统华夏的征程!”
大臣们纷纷起立,他们的脸上写满了决心和信心。
这一刻,他们团结一致,共同为秦国的未来描绘了一幅宏伟的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