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改革(1/2)
子珏在和徐国联姻之后,国力快速提升,作为殷商遗民,邦周各国对淮国都很警惕,子珏也一直在加强军备。
原本只有千余人的军队已经扩张到了五千人,淮国想要一个安定的环境,就必须要有一支强大的军队。也幸好淮国使用了牛耕技术,又有渔盐之利,不然根本撑不起这么高比例的军队。
在淮国快速发展的时候,邦周也发生了重大政治变动,周成王姬甬亲政,太宰旦离开了镐京前往成周。这一次政治变动也让原本的太宰旦流言烟消云散。
周成王姬甬虽然没有武王雄才大略,不通军事,但是他在太宰旦,太公望等人的教导下,政治水平极高,乃是难得的明君。
邦周此时可谓是如日中天,子珏一直韬光养晦,不去刺激邦周。而随着淮国偃旗息鼓,并且开始和周围的方国做生意后,齐国、鲁国、郯国、莒国等方国也暂时没有关注淮国。
这些方国在吃亏后,知道淮国是硬骨头,不好啃,开始转而对付东夷、淮夷。东夷淮夷虽然也强盛,但是实力比不上这些邦周方国,征讨这些更是胜多败少。
淮国在对邦周各国虚与委蛇之后,开始往南发展。他始终记得,在淮国之南,还有吴国和越国。
虽然周王室看不起吴国,只是封了吴国子爵的爵位,关系并不好。但是子珏不敢赌,万一等淮国和邦周作战的时候,吴国从后偷袭,这可是要命的。
所以子珏打算将吴国解决了,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是,吴国地处偏远,被邦周视为蛮夷,而且吴国也不向周王室进贡,即便是将吴国灭掉,短时间内邦周也不会知晓。同时吞并吴国也会让淮国的实力大增。
不过吴国虽然在邦周看来是蛮夷之国,但是实力并不弱,同样是人口三十万的大国。想要吞并吴国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子珏只是制定了一个方向,这个吞并过程可能需要持续百年,甚至更长时间。
与此同时,淮国也开始对不愿归附的淮夷、东夷部落用兵。
这些淮夷、东夷部落和淮国作战自然是不占优势,经过几次打击之后,就会日渐衰落,然后被淮国吞并。
因为子珏缓和了与东方诸国的关系后,淮国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并没有和东方诸国发生战争。当然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两次战争的惨败。
特别是
东方诸侯国不敢再赌会不会再次出现天火降世的事情。甚至有传言说殷商天命并未断绝,而是被子珏继承。
在不确定这些之前,东方诸侯国不敢动手。当然这个震慑也是在随着时间推移不断降低,子珏估计最多十几年的时间。新一代的人就会忘却这件事情,到时候淮国和东方诸侯国之间的战争就会再次爆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