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文物有灵,共赴国殇 > 第18章 文物下西洋

第18章 文物下西洋(2/2)

目录

一位船员拿着杯红酒过来,递给角落里的朱茗:“我叫Johnson..我喜欢中国画,中国画和西洋画很不一样,中国画注重意境,留白很多;西洋画注重写实。我叫Johnson. I like Chese patg, which is very different fro Western patg. Chese patg ephasizes artistiception and leaves a lot of bnk space; Western patg ephasizes realis.听到此处展览,有许多中国画,我很开心。I a very happy to hear that there are any Chese patgs on dispy here“

朱茗接过红酒杯,那酒在船上晃动得更加利害;确实如他所言,这次参展的有许多名作,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唐代李昭道的《春山行旅图》、还有五代巨然的《寒林晚岫图图》,北宋范宽的《临流独坐图》都在里面:“对,这次有许多名作参展;不过,我也喜欢你们的油画,像莫奈的画作。Zhu, Yes, there are any fao works exhibited this ti; However, I also like your oil patgs, like Mo's patgs.“说着,两人碰了一下杯。

Johnson酒酣微醺之际,望着朱茗说:“你很漂亮;中国的女儿跟国外的女人也很不一样;中国的女人很含蓄,就像画中留白很多。You are very beautiful; Chese daughters are also very different frn won; Chese won are very reserved, like leavg a lot of white space patgs.“伴随着酒精的作用,船员的眼神有些迷离。

朱茗并无意这种露水情缘,后退了一步;便道了声Sorry,再见来到了甲板上;这回,船驶至印度洋,这几天洋面上浪高风急,船晃得利害;成颖还是站在甲板上看着海,为了不引起人的注意,这次随行的宪兵都穿了便衣;成颖穿的是一套西服,乍一看,跟寻常的工作人员没什么区别了。夜间,甲板只有哨岗的灯光还有天上的星星;看着他的背影,朱茗有种错觉:他站在那里许久许久了,就那般遗世独立地站着;朱茗来到成颖的身边:“想什么呢?“说着,扯了扯大衣的领口。风吹乱了她的鬓间的一抹头发;在北平的时候,她还是一头过耳的短发;这几个月下来,头发长了不少;就挽了个小小的发髻。

成颖从思绪中抽身,望了一眼身边的朱茗:“你不跟洋人聊天了?你外语说的很好。”

朱茗将一抹乱发拨到耳后:“聊完跟文化相关的,就没有再可以聊的了。”如欧阳远所言,他们这次是做文化大使来的,所以,涉及中国文化相关的话题,朱茗能不厌其法地跟旁人普及;如果是其他话题,那真的是话不投机半句多了,“想什么呢?”说着,她用手肘戳了戳成颖。

成颖被她的调皮逗笑了,指着她手中的杯子:“你喝酒,不怕老师生气?”

“抿了一小口。”说着,将杯子递给成颖,“你要不要喝喝看。”

“我不喝。”成颖笑着撇过头去。

玩闹了一会后,朱茗还是问:“你刚刚一个人在这儿想什么呢?”

“我在想,到过这里的除了我们,还有哪些中国人?“成颖见她不依不饶,便回。

“还有哪些中国人?”朱茗也觉得这个问题有意思,托着腮想着。成颖见她的大衣单薄,便脱下自己的外套给她披上,“说的上名字的,有郑和;说不上名字的还有许多;例如秦始皇的仙童,云南的迁往海外的少数民族。”

“嗯。”成颖应着。

也许是风大,朱茗往成颖的身旁靠了靠,她的鼻息萦绕着他身上的那种清冽的味道,看着暗黑的海面说:“你说,同样是航海家,同样掌握着舰船利炮,怎么区别这么大?”

成颖知道朱茗拿郑和跟谁做比对:“郑和跟他们不同,郑和是基督教信徒,他航海是为了朝圣。”

“不——”朱茗摇着头,“终归还是中国人太温良了。郑和下西洋的时候,明明有着东亚最大的船,最先进的武器,哪怕是遇见挑衅的时候,还是礼让和调和。如今呢?一个曾经尊中国为师的国家,却打得咱国破家零落。”

说着她将头挨在成颖的肩头,喃喃自语道:“你说,什么时候,咱国家能再次有郑和下西洋的盛况?打不打,我们说了算。近代,别人都欺负咱们,随便找一个什么荒谬的由头,例如什么士兵丢了,就想着来敲开咱的国门,欲加之罪何患无词。什么时候,咱国家也有坚船利炮,光是在那一矗,就足够震慑。”

成颖看着朱茗的状态,感觉她累了:“是的。”便扶着她坐下,“终于有一天,咱国家也能重新握着如此的一把利剑,剑指全球;能震慑对手的同时,也能护卫家国的平安。”

看着那暗黑汹涌的海面,成颖心想:如今,虽然战事还限制于东北、华北;可是暗涌之下的浪又何其大。从什么时候开始,咱国家开始落后呢?从明朝的海防还是从清代的防汉?知道了从哪里开始落后的,又该从哪里开始追赶呢?前面一波邯郸学步似的洋务,终究还是失败了;后面呢?后面,咱从哪里开始追赶呢?又在这次的救亡中,为这种技术的代差付出多大的代价?

只要一想到这种代差得用中国人的命来填,成颖就不禁心寒。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