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棍棒底下出孝子(2/2)
“你这个畜生!我打不死你!”老妈冲到她面前,重重地扇了两个耳光。
“你敢打我?死老婆子,我跟你拼了!”前妻想撒泼。
“报警抓人!”老爸铁拳抓住她的手,对二弟吩咐。
“好勒!”二弟和小弟都掏出了手机。
“爷爷,不要抓我妈妈!咳咳,她坐牢了,我就,我就真的是孤儿了。咳咳咳,求求您了!妈妈,您快走吧,妹妹要放学了,我,我今天接不了她了,我回家,回家以后再也不淘气了……”小睿怯声怯气。
“哼!今天老娘就不跟你们计较了,小坏蛋你们自己看着办!”前妻灰溜溜地走了,出门前还撞在门框上……
“都说孩子是遗落人间的明珠,妈妈是上帝派来保护孩子的天使。”宁医生心疼不已。
“那他就是上帝掉落的陀螺,他妈妈就是那个喜欢抽陀螺的魔鬼。”护士泪珠滚滚……
由于小睿坚决不同意我们起诉他妈妈,还说那个小妹妹没了妈妈,也会可怜的,所以我们只好打落牙齿和泪吞,就此作罢。
几天后,我高中同学文子军作为法官,判决儿子重新跟我。他妈妈害怕刘、阳两个大家族揍她,和新找的男人带着女儿调回男人的老家去了。
半个月后,儿子出了院,我把他接到爷爷婆婆家,那个我们三兄弟长大的地方。
“老大啊,看看你儿子的作文吧。”老爸老泪轻流。
我接过作文本,仔细看了起来。
《孤独》:三年前,爸妈离婚,妈妈当年找了一个男人生下一个同母异父的妹妹。
去年过年的时候,我妈说我们一家今年去琼州过年,我很开心,激动的几天睡不着,收拾了很多行李。结果当天我妈只带了那个男人和那个妹妹,并没有我。
字里行里间透露着一个小孩子内心的辛酸苦楚,字字戳心。批改老师看了也非常心疼,并且在”
“儿子,你再也不会孤独了!”我一把搂住他,一遍一遍摩挲着他的头发。
“爸,妈。”过了会儿,儿子睡着了,我拿出2000元恳求:“您们先拿着,帮我照顾永睿2个月,我回去联系好学校,开学就来接他。钱不够随时电话,我再汇。”
小时候总是骗爸妈兜里没钱,现在总是骗爸妈兜里有钱。
“军儿啊,你女朋友任海享知道永睿吗?”妈妈很担心。
“知道。”我硬着头皮。
“实在不行,我和你妈帮你带孩子吧!”老爹也不放心。
“不了,我能行!”我异常坚决:“这个责任该我承担的!大不了不结婚,等儿子大了,找个老伴拉倒。”
“对的,老刘家的爷们顶天立地!人年轻时,常常会不自觉逃避很多事,以为逃避就能解决问题;但当你人到中年,必须直面各种责任,你会发现: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老爷子赞许道。
“棍棒底下出孝子”,棍棒并不是孩子不听话单纯的就要打,而是严格要求的意思。棍棒底下打出的不是孝子,更有可能是麻木自卑不知道爱,看起来表面正常,实际上内心非常彷徨迷茫没有安全感的孩子。
身体上的伤痛是一时的,心理上的创伤是永久的,那些被打时的害怕,惊恐和恶毒言语,就像一把利刃一刀一刀割在了孩子心上。
很多C国父母都喜欢打骂孩子,他们认为这是最快“纠正”孩子错误的方式。可他们不知道,这也是最快抹掉孩子对他们信任的方式。
打孩子,从来都不是教育。是宣泄情绪。当你暴怒的那一刻,你要去处理的是你自己的无能感,而不是面前那个爱着你的孩子。”
妈妈语重心长。
““棍棒底下出孝子”语出韩非子,但其实孔子是很反对这样体罚孩子的。可惜,我们很多人都错误地以为这是儒家文化讲的。”老爸感叹。
“美国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曾说:一个人的性格特点、人生三观、精神品格、思维方式、生活习惯,都深受其原生家庭影响,很多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我也有了点教育的萌芽。
“学会换位思考,学会控制情绪,陪伴孩子成长,让孩子体验错误的后果,成为孩子有效的榜样和早立规矩。让爱滋养孩子,不做高高在上的父母。你老爸在你们小的时候,被你们调皮捣蛋气得拳头都狠狠地举起了,却每一次都打在墙上了。“老妈赞扬说。
“谢谢您们!让我们有了幸福的童年。我也会这样对我的孩子。”我内疚地说。
几天后。
“二叔,小舅。”我在客厅起身说道:“拜托您们,这2个月教教永睿武术吧,他身子太弱了。”
“不用你吩咐。”闻讯赶来的二叔满口答应。
“放心吧!”小舅也豪气地表态。
“爸爸,你不会又不要我了吧?”
在老妈每天给他炖的罐罐饭(很稠的粥,加猪油、肉丝和鸡蛋)喂养下,儿子已经脸色红润起来。但我知道他很没有安全感。
“不会的!”我斩钉截铁:“爸爸以后再也不离开你了!我们去东海上学。”
“那你和我拉钩。”儿子伸出手来。
“好!”我也郑重地伸手:“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
“东海在哪?大吗?比顺庆还大吗?”过了会儿,儿子拉着我的手,一连串追问。
“东海在长江尾巴上,很大,比顺庆大多了。”
“好呀,太好了!我要去大城市了,我明天就和小朋友说。”儿子欢呼雀跃。
我心里很酸楚,一个坚定的想法却油然而生:“我不能再逃避了,没借口,没办法,带着儿子走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