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这个明星想找个班上 > 第一百三十章 《祖国不会忘记》(完)

第一百三十章 《祖国不会忘记》(完)(2/2)

目录

“王淮有这样的才华为什么不多写几首兰亭序这样的作品,非要拿这种歌出去恰烂钱吗?”

“算了,只能说王淮本来就是个流量明星,我是从《悠闲的日子》开始关注他的,他帮小山村带货的时候我还很感动,可惜了。”

“我是从《蓝莲花》这首歌开始关注王淮的,他越出新歌我越喜欢他,直到这首《江南Style》出现并在海外爆火,我就想问问王淮为什么要用棒子语唱这首歌,帮他们做文化输出吗?”

“可能是王淮后来拍的作品质量越来越高,导致大家对他的期望也越来越高了,想想也是,他们这种明星就是为了捞钱诞生的,看看王淮刚出道时的两首作品《庆功酒》,《麒麟》,相比于之后的歌曲是不是耐听性太低了,现在《江南style》又恢复到了这种水平。”

“只能说人都是逐利的,虽然他赚钱很正常,但把一身才华放在写棒子歌上,我认为不合适。”

“是啊,如果现在海外爆火的是秦国音乐,那对我们的文化自信提升该有多大啊。”

...

这是在道德绑架了?

王淮揉揉额头,合着我创作了一首外语歌就不应该在海外火是吧,肯定又是乾元文化那边带的节奏。

不过无所谓,说不管就不去管它,过几天自己新作品一出,网上风向立马就变,作品质量永远是硬道理。

放下手机不再多想,明天还要跟程黑去护卫队训练呢,磨合一天后才能与他们一起出场。

这一天王淮估计自己会很累,不但要让自己跟上他们的节奏,还要让护卫队的成员配合自己,还要征求领导同意,才能给程黑一个完美的退休仪式。

果不其然,第二天王淮近乎忙活到凌晨,而接下来的仪式要在凌晨三点半就开始准备,所以王淮今天的睡觉时间只剩下了两个小时。

在这个时间,史锋等人刚刚关闭电脑,和班里同学们一起赶往秦国广场,打算一起去给王淮加油。

毛小晴也在凌晨一点准时起床,洗漱一番后穿上外套准备出发,自己选的这个小男人居然有和护卫队一起升旗的机会,天知道毛小晴知道这个消息后有多激动。

她甚至给自己的父母都打了电话,像他们汇报王淮在学校所取得的成绩。

毛父在电话那头仅四个字就让毛小晴欣喜若狂:“我会去看。”

这代表了自己父亲对王淮的肯定,毕竟对秦国人来说,这就是无上的荣誉,是能吹一辈子的事情。

毛小晴刚一出门,就看到路边学校里随风飘扬的红旗,心中的那根弦瞬间就被拨动了。

虽然自小在京都长大,但她只看过一次升旗,那时候还小,只觉得身边人都莫名的激动,没什么特别的感触。

可现在一想想当时的场景,她也开始觉得莫名激动了,毛小晴觉得这是自己作为大人应该有的反应。

广场附近不好停车,所以毛小晴直接出小区,拦了一辆出租车,皎洁的明月还在天上高挂,出租车师傅说这是他最后一趟活了,熬到现在还能坚持,再晚就太危险了。

毛小晴叮嘱着师傅注意安全,一路上看着窗外飞驰而过的京都夜景,可能是终点站很特殊,毛小晴总觉得自己看什么都带上了滤镜,和往常不一样。

京都的司机师傅都很健谈,在认出毛小晴后,还一直叮嘱她多回家看看父母,还问她大学是不是在京都上的。

毛小晴仔细回想一下,告诉师傅自己是京都人,在这里生活了二十多年,但没去过长城,没去过故宫,也只看过一次升旗。

司机师傅还帮她感慨:“你这京都人太可惜了,虽然当了明星,但没时间好好看看自己的城市,身临其境的时候还是好好珍惜吧,机会不是什么时候都有的。”

下车的时候,师傅少收了三块钱,说毛小晴和自己的女儿很像,他女儿也在上大学,暑假没回家,说是学校忙。

和司机师傅告别,毛小晴在亭子里租了一辆自行车,打算骑过广场,一路上很多人都骑着自行车在小路上骑行,毛小晴带着口罩帽子,也不怕行人认出。

不过即使这样,还是有阿姨上前和她搭话:“小姑娘,准备看今天的升旗啊。”

毛小晴楞了一下,不过很快点点头道:“对啊,阿姨你是第一次来看吗。”

很明显这位阿姨没认出自己,只是比较热情而已,京都人就是这样,在路上碰见了,和谁都能聊两句,虽然有时候很毒舌,但大多时候还是很热心肠的。

阿姨骑着自行车与毛小晴并排,前方可能是她的女儿,骑的很快把她落出好远。

“我看过好多次了,我女儿也看过好多次了,等会看,过几天再来,再看。”

听着阿姨仿佛不在意,又有些坚定的话,毛小晴有些沉默了,只是露出笑容说了句:“您真幸福”后,就不再多说。

都说这辈子一定要带父母来看一次升旗,毛小晴看着前方娘俩的背影,眼角有些湿润,阿姨应该五十多岁了,还是她带着女儿而不是女儿带着她,秦国的传统就是如此,妈妈永远能带路。

越来越多的人从四面八方汇集到这条小路上,毛小晴无法形容自己骑着自行车,和五湖四海不认识的朋友一起去看升旗的心情,这是独属于秦国人的浪漫。

来到门口,毛小晴开始排队,现在是凌晨一点半,为了能抢到最佳的位置,她需要在这里等上三个半小时。

终于安检入场,人群中年轻人占了很小的比例,大多数都是爷爷奶奶,看着身后奶奶颤颤巍巍但难掩激动的样子,毛小晴还是让了一个身位出来。

一过安检,毛小晴就随着人群开始奔跑起来,她来过一次,知道程序,入场后离观看的位置还有一公里,毛小晴很享受这种奔向热爱的感觉,不止是因为那里有王淮。

离仪式还有十分钟,后面不断有带着老人的孙子,和带着孩子的父母,想要交换位置的请求,大多数人都会热心的让出一个身位,小小的栏杆外越来越挤。但这次毛小晴没有再向后让,她想看王淮,她想看热爱。

广播已经响起:【欢迎来到秦国广场观看升旗仪式...】

太阳即将升起,毛小晴看着王淮在竖向第一排横向第三排的位置向众人走来。

毛小晴发誓,从没见过王淮像此刻这么帅,匀称的身材被绿色衣服衬的笔直,每一步都无所畏惧,没有犹豫,坚定有力的一直向前。

围观人群纷纷把手机举过头顶,记录下此刻的场景,毛小晴也不例外,消息来的太突然,王淮父母没买到来京都的机票,在得知毛小晴会去现场观看后,拜托她一定要多拍一些照片视频给他们发过去。

照片打印出来拿回家放祠堂供上,光宗耀祖,视频发过去后立马回老家,从村东头显摆到村西头。

现场场面无比震撼,场上的护卫队简直像是一体的一样,每一步落下都只有一个声音,单调的脚步声却足够震撼人心。

队长登上高台,用力的把旗子一角向上扬起。

激昂的背景乐响起,人群无不将尊敬的目光顺着红旗缓缓上抬。

在旗子达到顶点时,仪式结束,护卫队开始整齐的退场。人群分散到各个地方去拍照留念,毛小晴却赶紧跟上队伍,她想多拍一会王淮。

而王淮此刻走在队伍中,心情也是无比的激动,何其有幸能参与到这场仪式中啊,感谢清北能给自己这次体验的机会,真是太震撼了。

刚才他的余光其实看见毛小晴了,但别说打招呼了,连目光都不敢乱飘,就怕自己掉链子。

还好,【军事技能精通】不是白给的,自己没有拖后腿,现在只要把老程的告别仪式进行下去,自己这次的任务就算圆满完成了。

毛小晴绝对想不到,自己只是想多拍一点王淮的镜头,竟然见到了此生最震撼的一幕。

只见队伍整齐的走过第三盏路灯时,除了队长,整个小队都整齐的开口。

“【在茫茫的人海里,

我是哪一个。

在奔腾的浪花里,

我是哪一朵。】”

军人的声音永远气势十足,即便是唱歌,也带着无比浓厚的阳刚之气。

只不过这个项目好像队长并不知情一样,看得出他表情有变化像被吓了一跳,但脚步丝毫没有乱,这是他刻在DNA中的动作,无论如何都不会出现失误。

是的,这场活动程黑并不知情,是王淮将他的情况汇报给单位,请求领导同意后,才和队员们一起练习的。

为了让程黑这场退休仪式达到应有的效果,王淮【师者仁心】的光环都要开发热了,才能在一晚上就和队员们磨合完毕。

“【在护卫国旗的队伍里,

那无私拼搏的就是我。

在辉煌事业的长河里,

那永远奔腾的就是我。】”

毛小晴拿着手机的手有些颤抖,她一个女孩此时真有一种热血沸腾之感,王淮总能带给人惊喜,这种类型的歌,可是无数创作者碰都不敢碰的啊,王淮居然两三句就把奉献感和热爱感写出来了。

幸亏自己跟过来了,不然这首歌不知道王淮什么时候才会传到网上去。

此时队伍恰好走进一个门洞,准备来说这并不是恰好,而是王淮精心准备的,队伍的前进速度固定,从路过的第三盏路灯开始,唱到这里正好进门洞,至于为什么,王淮只是想让程教官感受一下天然大混响。

在整齐脚步声的伴奏下,队员们用雄厚的声音为自己歌唱。

“【不需要你认识我,

不需要你知道我。

我把青春融进,融进祖国的山河。

山知道我,江河知道我。

祖国不会忘记,不会忘记我!】”

毛小晴真是激动到头皮发麻,手脚冰凉,明明只有十几人,却唱出了千军万马的感觉。

过那个门洞时,更像是所有先辈都一同与护卫队合唱的感觉,太震撼了!

整齐的脚步声越来越远,毛小晴不能继续向前了,这已经是她能跟着的最深处。

离开众人视线,完成今日任务的程黑瞬间忍不住了,掩面大哭,早在进门洞之前,他的视线就被泪水所遮掩。

这就是王淮这臭小子的退休仪式吗,真难过啊。

程黑直不起身,他怕回到休息室的下一秒,自己为其奋斗一生的事业就会离自己而去。

身边的战友们此时都知道了程黑的处境,背靠背的围成一圈,让队长在自己身后尽情释放,他们能做的也只有这些。

稍微等了一会,让他平复一下情绪,王淮上前拍了拍程黑的肩膀:“老程,走吧,和我们的退休生活说声你好。”

这是之前两人在学校里就商量好的,在完成最后一次任务后,程黑就和单位说明自己的病情,退休去医院配合治疗,争取让自己清醒时间维持的更长。

可程黑抬头后,虽然脸上还挂着泪水,眼中却一片清澈。

可能是战友们唱的这首歌太符合他的心境了,一场退休仪式下来,程黑也算是了了执念,吊着的一口心气落下,病情就上来了。

看着程教官那孩童般的眼神,王淮痛苦的仰头看天,不让眼泪落下。

他不知道自己这么做是对是错,他只知道那个程教官...不会回来了。

稍等,彩蛋章在审核中

这个明星想找个班上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