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送去私塾念书(1/2)
剩余的七百八十八文,齐珺明说,这是拿来买家中粮食的。
这几日大家的胃口大增,每顿都吃得饱饱的,粮食也跟着消耗得快。
罗益民忙得没时间上山打猎,这几日吃的肉,都是齐珺在美廉买菜上买的。
罗益民见齐珺说完了,望了一眼周围的几人。
“今日发生的事情很多,都是值得让大家高兴的事情。家里一年内,都可以保证有个一笔大的买卖。因此,我和老婆子决定,送罗学和罗清去镇上的私塾念书。”
这话一出,在场众人不敢吭声,个个各怀心思,但无人说话。
就连表情最明显的张月慧,先是不满自己的儿子为什么不能送去念书。
转念一想,她儿子年龄还小,罗学和罗清都是十岁、八岁了,是应该先去念书。
罗益民和齐珺在她心里,是一直偏向他们家的。
就算现在因为他们的某些原因,让爹娘不喜,但爹娘处理事情还是很公平的。
齐珺从刚刚分到她这里的银钱中拿出二两,摆在饭桌的正中间。
“这里,便是家中给出的支持。”家中现在银钱足够,也不将私塾分成三分之二,三分之一了。
罗益民挨个看向两个儿子,“镇上私塾要交的束脩,我已经打听过了,一个月一两银子,还不包括笔墨,这些都要自己买。”
“我们家现在才慢慢起步,先交一个月的束脩,后面再慢慢补上。”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村里人都会去打听,他们罗家一次送两孙子去私塾便算了,一次还交一年的束脩。
那就怕眼红的人会做出什么损害他们罗家利益的事情。
“爹,娘。我和州广没有问题,私塾的束脩麻烦您跟娘,其他书本笔墨的银钱,我们俩会负责。”
吴荷香思考了一会儿,认真地说道。
讲真,她并不觉得自己儿子年龄大,现在十岁,正是可以好好学习的时候。
这几日在镇上摆摊,她可是听闻,有人三四十岁了,还在努力地考秀才、考举人。
一旁的文珠连连附和,“我跟大嫂一样的想法,辛苦爹娘。其余的我们会安排好,让罗清好好地学习。”
罗益民颔首,收起桌上的二两银子,望向罗学和罗清。
“你们二人这两日做一下准备,后日我就带你们去镇上的私塾。”
明日家里要忙着做辣椒酱,还有另外一件事情,空不出人手来。
齐珺起身,将银钱收好,将三个儿媳交到另外一个房间,拿出昨日到的红枣。
“这是为娘让你们爹买回来的红枣,我们女子生育之后,或多或少,身子都没有以前爽朗。这红枣可以补气血,对身子好。你们每人两斤,时不时可以拿一两颗来吃。如果后续想买,就给银钱给我,我让你们爹在信中知会一声。价格不贵,六文钱一斤。”
作为生了几个孩子的人,虽说不是她本魂亲自生的,但为此产生的一些身子上的小毛病,也是不少。
等她攒够银钱,她一定要好好地去镇上看看。
吃药就吃药,起码身子骨要好。
吴荷香和文珠接过红枣,心里暖洋洋的,嫁入罗家,是她们做过最好的选择。
张月慧在罗家没有什么贡献,能得到齐珺正儿八经的关心,还是第一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