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大虎食品有限公司(2/2)
蒋主任去的时候有疑虑的,他坚持用国产麦,但也绝不用陈粮,这段时间明明还没到麦子大规模上市的时节,怎么就有新的麦子来了呢?他有些担心粮站这次给他的麦子是陈粮。
粮站负责人解释说:“这次的麦子是上面拨下来的,听说是国家刚成立的试验基地中产的头批麦子,保证新鲜。”
蒋主任可是老农民出身,分辨麦子还是一把好手。他抓了一把麦子的样品,觉得这一次的麦子格外的清新,而且颗粒很大,是上好的优质麦。粮站经常会出一些储藏多年的陈粮,这样好有新鲜的麦子可少见,蒋主任就赶快定下来了。
粮站说他们这边的配额只有五千吨左右,这种优质麦的价格一般在1.6元每斤,而这一次这批优质麦价格才在1元左右,唯一的要求便是食品生产商要在配料表上写清楚华麦5号,并在后边用括号备注灵界蓬莱。
蒋主任没有深究,他火速定下了这一批麦子,这样的价格拿到优质麦子,可是相当划算的。标注麦子产地的事情也不是多么的奇怪,最近国家在推行品牌效应打造属于华夏自己的品牌,就比如五常大米等华夏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这灵界蓬莱说不定就是新的种植基地,要打响自己的品牌。
这边签完订单第2日,粮站便把粮食运到了公司,蒋主任赶快安排,这批小麦进了磨粉车间。他和粮站也合作多年了,但是这一次的小麦给了他非常大的惊喜。他有些好奇这次小麦出粉率是多少。
小宋刚来公司没多久,一板一眼的给蒋主任汇报着数据:“这次小麦的出粉率在87%。”
蒋主任皱了皱眉:“小宋这做事可要仔细啊,你这数据报反了吧,是78%的出粉率吧。”
小宋被点名,有些紧张,伸出手指指着这串数据看了好几眼说:“蒋主任,数据没有错,是87%。”小宋递过文件。
蒋主任仔细翻看,将文件从头到尾看了一次,发现这一次递交上来的信息汇报,从始至终的出粉率写的都是87%。
“这批小麦出粉率有这么高?”蒋主任有些惊喜。
小宋不知道这出粉率到底是高还是低,老老实实的回答说:“这数据是面粉车间递上来的,我等会儿再找车间主任核对一下。”
“走吧。我和你一起去看看。”蒋主任和小宋一起来到了面粉车间。机器隆隆作响,工人们正在忙碌。
蒋主任和小宋戴上帽子口罩,全身消了毒,穿好服装走进了面粉车间。“卓师傅,这次的小麦怎么样?我听小宋说麦子出粉率有87%?”蒋主任叫住了在工人间巡查的卓师傅。
“蒋主任,你这次买的面粉很好。”卓师傅很是高兴,卓师傅是厂里的老员工了,对厂里有着极强的认同感,他可看不惯张主任那种弄虚作假只为自己利益的行为,还好采购这事没到张主任手里。
“这次的麦子出粉率很高啊,蒋主任果然靠谱。”卓师傅指着流水线中的面粉对蒋主任说:“而且这次面粉也很松散,流动性好,肯定达到一级面粉的标准了。”
“那就好,那就好。”蒋主任很是满意。
“不过听说蔡工那边对你有点意见?”卓师傅八卦地问。
“嗨,还不是这一次的麦子标签要重新排,这包装的就得换了。”蒋主任摇了摇头。说麻烦也不麻烦,只不过是要将包装重新排版喷塑。
“那肯定,蔡工和张主任可是穿一条裤子。他没为难你吧?”卓师傅有些担心。
蒋主任有些纠结,毕竟蔡工做的事都符合流程:“他说别的口味的包装还没用完,这次只做香菇鸡肉的。而且确实这一次香菇鸡肉的存货刚清了。”
“香菇鸡肉?那这一批面可得等好久了。”卓师傅也没办法。谁让公司刚刚清完香菇鸡肉面的库存,按道理来说是该生产香菇鸡肉的了。但主要这香菇鸡肉的面确实不怎么受欢迎,一次生产就可以卖好久。
“那这批面有的等了。”这么新鲜的面粉不能及时做成方便面,送到消费者手里,卓师傅还是有些遗憾,香菇鸡肉面出货少,销售的也慢,只有大型商超愿意搭配着配上些货,像一些小店更愿意选择畅销的红烧牛肉、海鲜等口味。
“算了算了。主要这次粮站有要求,要标明小麦的产地香菇鸡肉就香菇鸡肉吧。”蒋主任决定公司这次生产出香菇鸡肉的面,他第一时间支持。
……
“奶奶,方便面买来了吗?”陈子涵眼巴巴的看着奶奶手中的袋子。
陈子涵今年刚上小学,小学生的口味可不像幼儿园时好糊弄。陈子涵已经不愿意吃,妈妈给他准备的营养餐了。但是他的爸妈深信科学喂养那一套方法,不愿意给陈子涵吃含有大量添加剂的食品。方便面这种商品是绝对被列入为他们家餐桌的黑名单的。
这不周末到了奶奶家,他就求着奶奶给他买点方便面吃。孙子好不容易回一趟家,面对孙子渴求的目光,奶奶当然把陈子涵父母的叮嘱忘到了一边,孙子偶尔吃一回方便面吧。
“怎么是香菇鸡肉味的呀?”陈子涵拉开袋子看到绿色的包装,有些不乐意了。
“这多健康啊,有蔬菜呢。”陈奶奶一看这方便面绿色的包装,就觉得比其他红色的黄色的健康的多。
“可是绿色的香菇最难吃了。”陈子涵有些委屈。
“怎么会呢?这次的面是刚生产的,肯定好吃。”奶奶指着方便面上的生产日期。她看了营销号上发的那些小知识,特意从货架的最里面挑出了日期最新鲜的方便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