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游动漫 > 振奋新明 > 第五十一章 商品房卖的太火

第五十一章 商品房卖的太火(1/1)

目录

让振川城沸腾的不光有沥青马路,还有已经差不多盖好了的第一批商品房。这批房子自然要比之前筒子楼式样的宿舍要大气很多了,都是按后世的住宅楼的布局建成的,有两居室三居室,房内除了没有卫生间以外和商品房的功能都差不多,有厨房和客厅。窗户的玻璃窗可是特制的,比筒子楼的大了不少,而且透明度也高,主要是为了采光方便,地面暂时是没办法铺瓷砖了,墙面连大白都刷好了。

一方丈的房子售价是六两银子,这,一套三室两厅的房子售价是六十两银子,足够一家老小住了。这个价格几乎就是成本价,李振新连地皮费都没有算进去。早期加入振川城的家庭,现在多多少少手中都有几十两银元的储蓄,一次性付清肯定是不够的,但是可以找银行贷款啊,贷款利率低的惊人,年利率只有百分之一,只要是在城里工坊等管事委员会下属的部门工作的人都有资格按揭贷款。房子的首付只要二十来两银子就可以。没有工作的人是享受不到按揭贷款政策的。

商品房最后的收尾时期,就开始往外发售,整个城里人都惊动了,只要能凑够首付的人都跑过来看房。尽管这些人都不是没地儿住,但那是集体宿舍啊,三年以后就得搬出去或者是交房租,远远没有自己买房让人放心,这房子可是永久性产权绝对值得入手,同时很多机灵的人也看出来了,城里就这么大的地方,很多空间还要留给新建的工坊用,盖房子的地方剩下的不多了,说不准下一批房子就盖到城外面去了,谁愿意住到城外边去,你不怕满清鞑子过来直接给砸了?

两天之后第一批房子就买完了,很多人口多条件好的家庭可不止买了一套,比如王四和几个侄子,就买了三套房子,谁让人家积蓄多,工作的人口也多哪?这还不够侄子们大了结婚用那。不过大多数家庭还是只买了一套房子,即使家里人多,也勉强够用,比如把储物间改一改就能住人,有的甚至打算把餐厅客厅打上隔断当卧室用哪。一套房子,除了居住面积以外还送一间储藏杂物房和一间马棚,这些都能用的上,有些人直接把储藏间给人住,马棚收拾一下放杂物。

说实话这次商品房买卖,也就是个赔本赚吆喝,实际并没有什么赚头,可李振新不这么认为,他觉得这是房屋供给改制迈出的第一步,他可不想搞什么分配住房制度,到时候就像电视剧里演的那样因为分房不公跑过来到他办公室门口一哭二闹三上吊,那场面想想就让人头皮发麻。想要房子,就自己攒钱去买,这才是正常的现象。

不过首批住房量有点小了,有条件买房的人还有一部分没买上,李振新不得不出面做工作,说下一批房子来年就开工,大家只要把钱攒好就行,暂时就到宿舍房里讲究一下。

商品房的火爆销售还出现了一个问题,之前给四百多名烈士家属分的永久性住房是筒子楼形式的,他们在看到这种新盖的商品房后,就有点心动了,问能不能把他们的房子也换成这样。

当然这些人也没想着一定能换成,毕竟这是卖钱的房子,所以问的时候很小心,生怕惹的李振新不高兴,都是托人问管事委员会,看看有没有希望。

管事委员会大多数人的意见是不换,因为如果换的话第一批房子全换完都不怎么够。李振新却坚持要换,他不能亏待那些为了大家牺牲的人。第一批肯定是换不成了,第二批商品房建好之后优先让他们挑,保证每个牺牲的人都能分到一套三室两厅的商品房。

商品房项目还让一批人发了财,那就是承建房屋的十几个包工头,他们每个人都没少赚,最次的人也赚了一百多两,这可是没什么本钱,就招了些人干了三个月的活,一趟活下来工人们拿到了工资,自己又赚了不少,这买卖简直不要太好。

比如唯一的女包工头,就直接用赚的钱一次性付清买了一大一小两套房,大的是给弟弟的婚房,小的自己和老妈住!这么土豪任性的行为让李振新都有点羡慕,因为他至今还住办公室,连个像样的家都没有。虽然这个办公室是独栋,可毕竟不是家啊,除了自己以外士官排的宿舍和办公也在这栋办公楼里,一点个人空间都没有。

最让人羡慕的,就是当初咬着牙当了包工头的两个建筑队工头,他们可算是苦尽甘来发了财了,短短三个月时间就赚了一套房子还富裕的钱,简直不要太刺激。其他的放弃机会的工头可是后悔死了,在建筑队当工头起码的三四年才能攒够一套房钱,自己当时怎么那么想不开,非要把送上门的发财机会往外推,这会想死的心都有了。回到家里不但被邻居什么的想看傻子一样看,就是自家老婆也各种埋怨。真的能气死人,当时自家老婆可是各种劝着不要当包工头,现在看着别人发财了就反脸不认账,这娶的什么人啊。

错过了第一波发财机会的工头们纷纷找到管事委员会说,下次商品房项目他们一定踊跃参与,不过管事们的答复是活当然可以包给你们,但第一次包工程的人最多只能承包一个工段的项目,谁让你们没有当包工头的经验哪。

什么?只能包一个工段,这不是欺负人吗?盖房子这事我们可比那些乱七八糟的包工头专业多了。不过转脸一想即使是包一个工段也能挣不少钱哪,总比当工头挣工资的强,包工头再小也是个老板啊,招上四五十号人吆五喝六的多威风。

陕北最早的一批地产商人们,就这样从包工头开始跌跌撞撞的起步了,很多年以后他们回忆自己创业时所干的傻缺事,都恨不得给自己的老脸扇一巴掌,当时怎么就那么不开窍哪。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