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探行纪 > 第十三章 大清河传道清林城设计

第十三章 大清河传道清林城设计(1/2)

目录

一夜之后的清河庄又重新恢复了安宁祥和的模样。鸡鸣狗叫与山鸟夏蝉依旧欢实,袅袅炊烟按时飘荡在清晨的清河庄。好像并没有因为多了一撮人而嘈杂,也没有因为谁受伤而沉闷。只是在地里负责站岗吓唬山雀的稻草人多了不少。

小满之后,暑气日盛,还好山林里水汽平衡,没有热得干巴巴的裂开。晨间的蒸腾水汽好像要继续遮掩昨夜的密谈一样,氤氲不散。

今天全村最热闹的地方不再是村口情报站,归来的狩猎队和铁匠们一起,加入了贾家书屋的建造。庄里人最是纯粹,虽然对还乡的贾渊无法彻底袒露真相,但却把清河庄乡亲之情与把贾先生视如骄傲的情愫展现的淋漓尽致。

「超儿回来啦~小南你拐着个腿就老实呆着吧......」贾奶奶在院子里热乎得招呼着每一个人。

「奶奶,给贾先生盖书屋,我木向南必须出把子力。腿没事儿,过几天就又能活蹦乱跳了。」木向南心里着实为木小叶能拜师贾渊而高兴。知道自己老爹木秋亭不好出来,那身为木家长子的自己就要出现在这里。

人多力量大,在温天衢和秦霄的分头指挥下,书屋的地基和墙体起的很快。

已过,看进节前就能完工。完全不耽误接下来的农忙和龙舟赛。

——————

这天一大早,被众人嫌弃碍手碍脚的贾渊和木小叶又被打发出来,师徒俩在河边钓鱼读书,此时各有忙活。大清河岸边,一直到现在还没钓上一条鱼的贾渊,手里拿着一卷书、腰里还别着两卷的木小叶。颇有一幅师贤徒恭大清河景图的模样,这也是木小叶系统性学习这个时代文字文化的......

「师父,那那那,那里肯定有鱼,都吐泡泡呢~」木小叶悄悄摸到贾渊身后的柳树后,跳脱的性子忍不住喊道。

「嘘~噤声!大呼小叫,就算有鱼也不咬钩了。」熟悉后的贾渊在木小叶面前一改惜字如金的习惯,和木小叶说话也不再一个字一个字的往外挤。「那几本看完了?」

「看完了!」说着,木小叶也不再偷偷摸摸的,大胆的靠近贾渊,「《大唐刑名录》打小子能学认字就在干爹温天衢那看过,还经常被干爹拉着讲里边的各种案例,看起来自然容易一些。」

「看出了什么?」

「师父这套《大唐刑名录》和干爹那套还是有些细微的出入和增补的。

比如天佑7年发生在沧海县的拐卖儿童一案中,当时的县令开始只是遵照《大唐律疏》法令,判案件主谋秋后斩首、其他从犯流放、刑役、罚金不等。但等案件判决报到郡城,郡丞邢唯祯以‘慈幼养老、国政家昌;采生折枝、泯没纲常。拐卖妇幼,实乃断一家之宗衍,绝一国之希望」为由,最后判了一干人等凌迟、腰斩等死刑。也是自此案以后,我大唐各地拐卖妇幼案件的判决,均以此案判决为准绳。

天佑11年,南疆桂河县天价彩礼纠纷案。本来恩爱无双的两个人已经在媒人的撮合下订婚,但双方宗堂就彩礼嫁妆发生分歧。女方宗族势大,可备嫁妆良田百亩、绸缎器具若干,男方却无法凑齐相对等的彩礼。双方争执不下发生口角,只是苦了两个人要有缘无分。最后在乡里遗贤李陆杨的说合下才以「嫁妆商铺一间以示父母回护之恩,彩礼水田十亩以全高堂扶持之情。乡里乡亲须有宗堂友朋之义,礼金一钱以壮新家」的倡议,促成了这桩姻缘。而李陆杨李老首倡的「轻嫁妆、薄彩礼、乡亲共筹以壮新家」做法得到了南疆一代的认可和推广。

还有,洛城济公堂贪腐案、京陵助老反告案......这些都是天佑年间新发生的案子,主要对民间乡约和朝廷法度之间模糊的部分做了补充。」@

「不错。那为什么到了天佑年间,这种案件才专门被收录到了《大唐刑名录》呢?」贾渊欣慰地抚着颔下胡须,倒也不看一旁的木小叶,只是盯着河面的鱼漂继续发问。

木小叶稍稍思索,慎重的说道:「我朝开国至今,历经天顺、天凯两朝已至当下天佑年,虽偶有大战,但休养生息一直是我朝当下的根本国策。百姓安居乐业,物质生活慢慢得到有效供给;朝堂蒸蒸日上,各种机构与制度也越来越完善。以前偶发的这种民生案件现在也频繁被关注,加上朝堂现在心有余力,自然需要被重视完善。」

——————

「尚可。」贾渊对木小叶的回答还算满意,「太祖常以孝悌治天下。然纲常之外,需有法度。道德纲常是‘为"人的底线,而朝廷法度是做‘人"的底线。」

贾渊加着重音,好让自己这句话说的更明白。一个是做「君子圣人」、一个只是做「一个人」,木小叶倒是听得出来。

「小叶子,为师不求自己能教出一个君子,但起码得教出一个‘有所为、有所不为"的人。朝廷法度、道德纲常,为人的公约就是这样,只有遵守这些公约自己才好行走于世。」

「弟子谨记师父教诲。」木小叶一副受教的模样,持弟子礼一拜。

「谨记个屁!」拉起鱼竿,又是脱钩的贾渊对木小叶的乖巧嗤之以鼻。重新上饵,甩远鱼钩。

近几日的接触下来,贾渊大概也算是知道自己收的这个徒弟是个什么成色——通识文字一点就透,所以省去开蒙识字;经史子集一塌糊涂,却偶有妙语连珠;触类旁通甚是机智,最让自己欣慰、也最让自己头疼。最最重要的一点,木小叶对于处世为人的「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揣测」和「克度底线的做派」让当师父的贾渊很是担心。

「人总是喜欢和自己观念切合的人为朋、和自己能力互补的人为友,有类似经历和相谈投机的人总是能更好的走到一起。而对于超脱自己纲常道德这些条条框框的人,人们会离之远之、甚至恶之除之。反倒对一个人是否遵守朝堂法度不深苛求,甚至有‘为长者讳,为逝者讳,为尊者讳"的礼法。

朝廷法度也好、道德纲常也罢,这不能真正束缚一人,也不能真正评判一个人。有自己的底线和准则才是要紧的。

木小叶,为师不管你以前和现在什么样、做什么,以后又会遇到什么人、面对什么事。希望你始终明白自己的准则是什么......」

贾渊说完,深深吸了一口气,从一旁的书匣子里取出又几本书甩给木小叶,又恢复了一动不动盯着河面的模样。

江湖飘摇、朝堂沉浮,贾渊出山近四十年,有些话不得不说,有些话又不能说。

自从木秋亭受伤醒来的第二天,一直留心铁匠铺的贾渊发现,温天衢有了反常的举动。这让本就在贾渊心中画上「待定」符号的温天衢,在贾渊心中的警戒值+1。

而从小在铁匠铺长起来的木小叶,这几天更是每晚休在铁匠铺,也就让贾渊陷入了愁思。

——————

反观木小叶,接过贾渊给过来的《大唐律疏》,愣愣的回到自己的座位——靠近大清河桥边河沿上突出到河面的一块大石头,一直作为河汛水位警戒标,这几天木小叶一直坐在那——咀嚼着贾渊的话。

此时的木小叶确实没想到,贾渊会这么快就跟自己说起这方面的问题......

自己的准则,好像已经有了,又好像没有......木小叶带着疑惑继续啃起了书本。

河水缓缓流着,映在河面的日头让水花层层泛着金光,有点晕眼、有点迷离。日头慢慢爬上中正位,木小叶宁愿躲在石头越来越短的阴凉里也不动窝。

直到晌午,木小叶瞟见,前几日被温天衢打发出门去城里送信的石济平和温铁柱上了桥头,赶紧缩了缩身子,好像生怕对方看到。

桥上急匆匆的二人倒确实没注意小小的木小叶,直径进村回了铁匠铺。

「师父,到饭点了!」见石济平二人进了铺子,木小叶这才朝贾渊喊,「我再去顺点状元红哇!」说完,也不待贾渊回应,收好书本也朝铁匠铺走去。

师徒俩确实已经习惯不回家用晌午饭。在柳树下支开木小叶专门找张春平和秦霄打造的便携式折叠桌凳,拿出带来的饭团、就着炖肉腊味或者小菜,有时木小叶还会就近从铁匠铺顺温天衢一壶酒过来,吃得倒也算丰盛。

而今天的贾渊听木小叶再次提议去顺点酒水,转头看看木小叶离去的背影,又回头盯着河面,再次一动不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