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死鸭子嘴硬(2/2)
看来这个案件不能这么审理,朱小松决定重新审理,“现在本太子来审理这个案件,先说一下这件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如果哪里有谁有不同的看法和证据,到最后提出来。”
通过审理才知道,原来辽东的事情,在泰昌元年的时候就有了,后来呢,皇帝朱由校袁应泰去辽东解决这些问题。
袁应泰这个人心眼儿不坏,但是打仗的本事不行,辽沈之战惨败,河东之地归了后金控制,努尔哈赤攻破沈阳,袁应泰没办法接受这个现实,就在辽阳自杀了,人死了,事情就结束了。
辽阳和沈阳都丢了,皇帝朱由校任命辽东巡抚薛国用为经略,参议王化贞任辽东巡抚。但是这个姓薛的人身体不好,天天生病,实际上辽东的控制权力,都在广宁的王化贞手里。
王化贞勇气可嘉,虽然自己只有万余人马,还是保护了河西。当时朝廷有两种观点,主流观点就是,辽沈大败的主要原因就是换了主将,当时的皇帝朱由校也是认可这个观点,并处分了姚宗文等人,重新起用熊大人。
第二次到辽东,熊大人首先就和王化贞意见冲突的厉害,王化贞自己的老师是内阁首辅,特别想立功,又想给予发动攻势,但是熊大人主张防守,两个人意见不一致。
太子朱小松听到这里看了看所有的人,没想到大家都没有任何异议,也就是说,对于这一段大家都是认可的,这就是事实。
也只能继续听下去,王化贞自己就说了,我打算以辽河为前线,布置人马,分开守护要害的地理位置,防止后金的军队过来。当时呢,后金的高压政策,让辽东的老百姓都是苦不堪言,纷纷拿起武器,不停地反抗。
自己之所以选择这样,就是为了让这些人看到希望,只要后金控制的地区老是不停的动乱,就没有办法很好地耕种,没有粮食后撑不了多久。朝廷在辽东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现在趁着后金立足未稳,就应该积极反攻,想办法恢复失地。
熊廷弼对于王化贞嗤之以鼻,认为辽河真的是太窄了,根本没必要防守,应该后退到广宁,多布置一些烽火塔,主要是预防敌人的进攻。甚至还提出了自己的进攻方案,三方布置策。
朱小松惊讶地发现,这方案就是纸上谈兵,根本就行不通,陆地上从广宁进攻,水路上从天津登莱进攻。
用水军进攻骑兵,这他娘的不是放屁吗?“熊大人,你能不能给我解释一下,怎么用水军去进攻骑兵,能不能上岸都是一个问题,就算好不容易登陆了,也只能是当步兵使用,怎么去对抗骑兵?”
熊大人老脸通红,但还是死不认账,“这个就看谁是带领军队的将领,肯定是有办法的。”朱小松抓住这个破绽就不依不饶,“既然熊大人,你提出了这样的方案,你肯定有解决的办法,你现在就告诉孤,这个办法到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