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下雨”(2/2)
科学家决定融化水球的操作方案、以及后续的一系列人类转移方案,被命名为“共工计划”——而溶化坚冰的代价,是将地球变为“水球”。
那么人们去哪儿呢?
几乎是在决定融化“冰块”的同时,就有了不同的方案。各个国家都立刻开始开足马力参与“方舟计划”,所谓的方舟研发,其实是建造巨大的“载人生态岛”。全人类投入了几乎所有精力来研发这个硕大无朋的方舟,在一个星期内就有了雏形并启动了建造。
它将像个空中楼阁般永远悬浮在半空——待到地球的水面变得再度平静,方舟将缓缓下降至水平面上方,漂浮或者悬浮移动,找到地球上仍然存在着的陆地,或者,做好永远漂浮的准备。
然而方舟号虽然巨大,但建造周期太短、所能构筑的面积有限,能够登上它的人相较全人类的总数来说,少之又少。一张普通舱位票的昂贵程度,计量单位已不能用金钱来计算——毕竟末日当头,金子和泥巴也差不了多少——肮脏的黑市交易中,有的倒卖行家甚至以人命的条数作为方舟船票价格的计量单位。一时间,赏金杀手层出不穷,人吃人的末日,似乎已提前到来。
从正规渠道能够获得船票的人,除了高精尖技术人员外,非富则贵。
当时的媒体写下了唬人但也写实的标题:有钱人去天上,没钱的只能等死——
虽然“等死”这个说法其实不够准确。
稍好一些的,会转移到海下城去——方舟所能搭载的人少得可怜,席卷全球的暴乱和游行几乎要摧毁现存的地球政府。所以和“方舟计划”同时进行的,是“地球堡垒”的建造——联合政府招募了大批工程师和建筑师,将向地球深处建造和进发,准备将剩下的大部分人类永远地藏进海下。
但资源有限,能够建筑起来的海下城并不能容纳所有的人类。休眠舱计划同样也被提上了日程——这就是再次一些的选择,则是选择进入休眠舱。休眠舱分为官方休眠舱和民间休眠舱,和“直接等死”相比,似乎更好接受一些——可以等待着某一天技术成熟、资源充足时,人类还存有良心将休眠的人一一唤醒。但就现有技术而言,如何能够在长达数十年的静默中保证休眠舱的安全、可持续,休眠大脑及****的技术是否完善、唤醒技术是否达标,都需要打一个问号。
——如何才能保证,踏入的不是一个个的活棺材?
但只要不是进入方舟,无论是进入这意味着,仅存的人类将再也见不到真正的日升日落——但可以存活,不必被那一日降下的滔天巨浪撕碎。
然而人如果想长期地在一颗“水球”之上生存,还有另一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