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找玉(1/1)
五月二十日上午,龙建华又卖给李光军兄弟一万五千枚钱币,所卖数量到今天刚好超过二十万枚,家中大团结一万张已经封存,只留三千二百多张在外面应急。
爷爷现在是气爽神清,看看厨房还剩不到三万枚的钱币呵呵直笑,“建华,这样的出货速度才不错,不然心里发慌。”
奶奶没好气地说,“你不是泰山崩于前而脸不变色的吗,慌什么慌?建华从小没听过你那些什么大道理,却比你们父子三个都要强多了,他才是真正地没慌过。没得吃,自己去挣;别人还在几个几个地买卖铜钱,他就是几百几千的,现在都是上万;没有他,沙鹃市的铜钱价格也起不来……”
奶奶现在对爷爷发起牢骚来就没个停,一直滔滔不绝地说。龙建华好不容易逮到一个机会,“奶奶,我明天就要去疆省出车了,有什么特别的东西要带的吗?”
奶奶立马刹住牢骚的车,摇摇头后说,“不用带,现在家里什么都有,我只要你平平安安的就好。”
龙建华嘿嘿笑道,“您的孙子出马,哪次不是平平安安归来?抓过蛇,驱过虎,跑车的路途也超过了两万五,无敌的存在!”
奶奶笑骂,“你就贫嘴吧。要不要准备一些吃的东西到路上吃?”
龙建华摇摇头,“出车的人,谁不是走到哪吃到哪?现在有钱,这个问题更容易解决。有什么可以给叔叔他们捎的没,不然顺便去送一次。”
奶奶指着他笑骂,“既然你知道明天要出车到那里,为什么昨天迫不及待地把三十多斤干泥鳅给他们寄过去?省下那五块多块钱不好吗?”
爷爷笑道,“听他的!去他们那里怎么会顺路?一个直接向西北,浩军他们那里是向东北再向西,拐了一个大湾,起码要多走两天。”
龙建华没想到爷爷对地理还很在行,只能嘿嘿一笑。
奶奶在他背上重重地拍了一巴掌,哼道,“让你欺侮你奶奶。”接着走向厨房,“我要做饭去了,不然秀琳她们娘儿俩回来没有饭吃。”
看着进入厨房的奶奶,龙建华轻声说,“爷爷,我这次准备带三万三千块钱出去。如果家里需要用钱,把那些钱拿出来用就行……”
爷爷摇摇头,“不用。你奶奶和秀琳以前的那一千块都没用完,你又给了她们各一千块,家里除了买小菜,其余哪里还用花钱?多带一点没错,路上也宽松一些,想买什么可以买什么。”
龙建华和潘文华两人开着车一路向西北狂奔,基本上是人停车不停,除非加水加油吃饭。
花了十天时间,五月三十一日下午三点就到了目的地喀市,卸完货拿到回执后立马往回赶。
潘文华感到奇怪,“建华,这次不买东西了吗,这不像你雁过拔毛的风格啊。”
龙建华笑道,“你能在大雁身上拔下毛来?沿途几千里,经过大小无数的村庄,哪里不能买?”
潘文华安静了一会后,又开口道,“这次我可是捎来一千块钱,上次我们买的铜钱我卖了几百个,那钱哗哗的进来,我当时真都有点傻了,这钱来得多块啊。”
到了和恬地区,才下午七点。两人找个招待所登记住宿,然后把饭吃了,再到街上去转悠。
龙建华时不时向人打听玉石加工厂的地点和采玉的地方。这里是产最好的玉的地方,他可不能错过这个机会。
回到招待所,两人躺在床上,胜哥回味着晚餐吃的馕和羊肉汤,“啧啧,味道不错,在这里这种天气也吃羊肉,在我们那里讲究的是冬天才吃的,冬令进补。”
“这就是南北饮食文化的差异,北方一年四季都吃羊肉和狗肉,南方却只深秋、冬天和初春;南方人是熟米生面,有些北方地区则恰好相反,生米熟面。”
聊着聊着,潘文华惊叫一声,“建华,这天怎么还不黑啊,都十点一刻了。”
龙建华呵呵笑道,“文华哥,你没有发现吗?我们往西边开了五千公里,差了两个时区呢,肯定就晚两个小时了。”
“哇靠,我们十天就干了一万里!自己都没想过会有这么牛。十天都没睡个好觉了,睡觉!明天早晨九点半起床。”
龙建华心中直笑。不要以为天黑得迟,早晨天亮就会晚;这个季节,天亮的时间也是六点半。
第二天早晨,睡在窗户旁边的潘文华揉揉眼睛翻身坐起,看一下表后嚎一声又躺倒,“建华,你怎么起这么早啊。这天怎么亮的这么早啊,才七点呢,外面就大亮了。”
两人洗涮完毕后把吃过早餐,到八点半后把房退了,这才开着车慢悠悠来到玉石加工厂门口。
进入厂后,两人找到厂长,他是一个少数民族,潘文华把工作证递给他,把来意讲明——想捎一些玉制品回单位。
厂长热情地向他们两人介绍了工厂情况,并带两人参观了工厂生产现场;龙建华问了原料收购情况,厂长把收购时间和地点都说给了两人听。
每年收购两次,一般都是种玉米前和收玉米后;一公斤以上的每吨二百块钱,其它的一百块钱。
龙建华听了,心中很震惊。
这里的玉有全球最好的软玉,其中籽料是极品中的极品。这样的价格,简直就是白菜价啊!
两人跟着厂长走进仓库,看到里面摆放着一排排的架子,架子上放着一个个木盒;每个架子每一层木盒都有一个是开着的,可以看到里面存放的东西,代表着这一层都是同一种产品。
龙建华心里感叹。这也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这么贵重的东西竟然除了木门和铁锁,再无其余安保措施。
厂长感叹销路不好,产品积压太多。
龙建华有些惊讶,“不是会有采购计划的吗,怎么积压这么多?”
厂长摇摇头,“采购不了多少。”指着两排玉白菜说,“你们看看,这是国家最有名的雕刻家的作品,每年最多只能卖出去一个,现在已经积压十二个,你看,底座下面都有名字的呢。”
潘文华凑到一个玉白菜跟前,“这个下面怎么没有名字?”
十一个都有,唯独这个没有,结果被他发现了,眼力劲真好。
厂长尴尬一笑,“那是名气不大的人雕刻的。只有公认的雕刻家才能刻名字的,当然,如果谁雕刻了一件公认的好产品,也可以刻上自己的名字。”